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心脏搭桥 >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

2018-05-14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该处因为有缺损,使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形成赘生物,血液中的致病菌在赘生物中生长繁殖,造成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者形成溃疡致瓣膜穿孔。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真菌、病毒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脏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细菌感染多见,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
 
该病好发于患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先天性心脏病(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多见)以及做过心脏手术的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多见)。如果有不明原因发热达1周以上,应当怀疑此病。
 
其诱发因素中菌血症是发病的前提,先心病孩子如患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扁桃体炎、牙龈炎等,病原体随血流到达心内膜或瓣膜处。
 
该处因为有缺损,使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形成赘生物,血液中的致病菌在赘生物中生长繁殖,造成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者形成溃疡致瓣膜穿孔。
 
患者可出现全身感染症状(菌血症),如持续高热、寒战、贫血、肝脾肿大、心功能不全。如有心内赘生物破碎、脱落,则表现为体内器官栓塞,如眼睑和皮下出血点、肺栓塞、脑栓塞等。
 
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需手术清除感染组织、切除赘生物,切开脓肿,修复或替换受损的瓣膜,以恢复瓣膜功能,纠正心内的其他畸形,风险较大。
 
缺氧发作
 
法洛四联症是小儿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该病在小儿出生时,紫绀多不明显,或只在哭闹时候出现,出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紫绀并加重,孩子在喂奶、啼哭、行走、活动后气促加重。
 
儿童常有蹲踞现象,表现为行走一段路程后下蹲,双下肢屈曲,双膝贴胸。重症患者(约20%~70%)有缺氧发作史,表现为在吃奶、哭闹或排便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加重,严重者还会出现双眼上翻、四肢强直或抽搐昏厥等,称为“缺氧发作”。
 
缺氧发作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常能自然缓解,但经常发作,对患儿威胁甚大。对有缺氧发作的重症患儿应尽早手术,频繁发作者应急诊手术。
 
脑血栓和脑脓肿
 
脑血栓为法洛四联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2岁以内的患儿。由于患儿长期缺氧、紫绀,因而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特别是某些因素引起患儿脱水时更易出现。脑栓塞时,患儿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或偏瘫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