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一位患者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的"被拒绝"的真实感受

虽然这位患者因为适应症不符而被“拒绝”,未能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进行治疗,但正是该院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对适应症的严格把控,以及对患者开诚布公的帮助,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感谢。

太康医闹事件视频流出,羞辱的背后我看到了麻木!

今天,几乎所有的医媒体都转发了一篇文章,那就是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中秋节被逼抱死婴尸体游街示众。

最新发布
2015-04-09

医患矛盾的根源:困住中国医生的11条禁锢

 近日,《纽约时报》网络健康版发文,就中国医患矛盾的根源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困住中国医生的11条禁锢。

2015-04-09

风险太高医生不愿出诊 家庭医生签约容易履约难

据了解,2012年8月,贵阳市被国家确定为10个“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贵阳率先开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

标签: 风险 出诊 履约 
2015-04-09

移动医疗能否打通医患“方便之门”

一项数据显示,“好大夫在线”注册的医生已经超过27万人,在上面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知名医生。在类似的医疗App上,挂号、预约、咨询等多种功能都可以实现。

标签: 医疗 医患 方便 
2015-04-09

福建首例“医疗事故罪”:谁将李建雪推上“被告席”?

李建雪案走到今日“入罪”境地,表面看是偶然的,其实存在诸多必然因素:紧缺的医疗资源、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医患间久存的失信关系、外力的介入……环环相扣将她推上了“被告席”。

2015-04-09

医院检查结果互认难 73.0%受访者曾重复检查

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0%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在不同医院重复做检查的情况。

2015-04-07

美国:一个心理患者配4人医护小组

记者采访了解,在美国,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有近4000万人,其中,有2000万人已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占总人口的10%。为此,美国特意成立了一个名为“移动风险”的心理评估小组,若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医院看病,其亲友、同事可随时与评估小组联系,小组会派1~2名心理医生或社会工作者上门服务,为患者进行心理疾病的初步诊断。

2015-04-07

医检结果互认要不要推行?

针对社会质疑,原卫生部2010年发文要求,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一些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也发文要求,互认范围及内容包括一级医院对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等。

标签: 医检 结果 互认 
2015-04-04

心理专家谈医生压力:科室应配备临床心理工作者

医院应当将医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每个科室要配备临床心理工作者,在未来不仅是关注病人,也要关注医生自己。

2015-04-03

解医患僵局,需相信“好心有好报”

近日,两起跟医患纠纷有关的事件同时引发关注:一是安徽某医生因不堪病人多次辱骂用电线勒死病人,二是四川省人民医院周晓辉自杀身亡,据说与医闹骚扰有关。近年来,医患纠纷已经多得令人麻木,但几乎没有好转的迹象。

标签:  
2015-04-03

五个乡村医生的故事 “谁让给人看病比割稻重要呢!”

2015年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要综合考虑乡村医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本,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

标签: 乡村医生 看病 割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