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慢病防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虽然这位患者因为适应症不符而被“拒绝”,未能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进行治疗,但正是该院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对适应症的严格把控,以及对患者开诚布公的帮助,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感谢。
今天,几乎所有的医媒体都转发了一篇文章,那就是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中秋节被逼抱死婴尸体游街示众。
4月15日下午,刚退休不久的原开远解放军第五十九中心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沈春生告诉记者,从某个方面来说,红河州的心脏手术是让“医闹”给逼停的,或者说是吓停的。
无论如何,接二连三的医生猝死事件,应该引起包括医疗主管部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毕竟,医生倒下了,谁来给我们看病?不关注医生的“死”,谁来守护我们的“生”?
绝大多数患者得知病情之后都无法接受,会经历拒绝、愤怒、怀疑、接受、适应的过程。而作为医疗人员,每天拥有大量的诊断任务,难以对病人的心理面面俱到地了解。
一封来自四川省巴中市某医院一名护士的辞职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她想要的不是去外面世界看看,而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坐在树底下,修得浮生半日闲。
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都在传播着一个让人心痛的消息:北京友谊医院心外科李大连副主任4月12日突发猝死,享年48岁。微博认证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的张海澄在下午15点左右发了一条微博,原文为“亲们,要注意身体啊!惊闻北京友谊医院心外科李大连副主任4月12日突发猝死,享年48岁。
该院门诊主任石珍介绍,主任专家被点名诊疗,这在武汉市是首创,刚开始试行。只要没碰到专家上手术台、外出交流等特殊情况,重症患者就能提前预约诊疗。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宋晓婕对病人的好,不止于言语和行动,更体现在精湛的医术上。她非常清楚,病人找医生是为解决病痛,说再多温言细语,也抵不过一个见效的小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