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及西班牙的研究机构、日本栃木县的自治医科大学等国际研究小组5月19日公开发表研究报告称,日本的“川崎病”可能是由中国东北地区随气流吹来的菌类引起。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张霆昨天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表示,在各类学术会议和医学杂志上都没有明确该病由真菌引起,因此所谓“随气流吹来的菌类引起”的说法,只可以被当做医学“八卦”来看待。
日本每年1万人患病
据这家日媒5月20日报道称,“川崎病”是一种导致婴幼儿血管炎症的疾病,1967年,由儿科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告,日本国内每年约有1万人患病,但病源尚未确定。
据报道,这一国际科研小组对日本“川崎病”大爆发的1979年、1982年、1986年,发病人数较多的日期的气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病多发的3月份日本上空2000-3000米大气中的灰尘进行采集,分析其中的微生物,发现了一种叫做“念珠菌”的菌类占54%,念珠菌与霉菌类似,存在于人体内和空气中。
报告称与气流有关系
而根据此前的研究发现,让老鼠摄入念珠菌提取物后,老鼠出现了与川崎病相似的症状。因此念珠菌被认为可能是引发“川崎病”的原因。同时,科研小组分析推测,发现念珠菌的这一气流是从中国东北部产粮地区附近吹来的。这一科研小组在对1987-2010年的分析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报道称,中国东北地区的产粮地带主要种植玉米、大米和小麦,尚不清楚其与念珠菌的关系。而向研究小组提供发病数据的自治医科大学教授中村好一则表示,需要进一步验证气流与川崎病的关系。
多发于2到4岁幼儿
记者了解到,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在1967年由日本医生首先报道后,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多发于2~4岁幼儿。
由于该病可对心脏、血管造成永久性的严重损害,发病时可导致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生;严重时甚至可引发猝死,不仅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但据了解,该病迄今为止尚未明确病因。
病因至今不明
而对于日媒报道的“日本川崎病可能是由中国东北地区随气流吹来的菌类引起”的说法,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张霆昨天对记者表示,尽管引发这一病情的病因一直没有明确,也有一些研究怀疑和微生物感染有关系,但在各类学术会议和医学杂志上都没有明确由真菌引起。同时,张霆进一步表示,目前在临床上,尚无使用抗真菌感染药物可治好这一疾病的先例。因此所谓“随气流吹来的菌类引起”的说法,只可以被当做医学“八卦”来看待。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骨关节炎,头痛,血栓形成,风湿性关节炎,心房颤动,稳定型心绞痛,风湿热,不稳定型心绞痛,强直性脊柱炎,感冒,川崎病,类风湿关节炎。
健客价: ¥3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关节炎:除
健客价: ¥3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
健客价: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