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日小寒,小寒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俗语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滴水成冰”形象的告诉我们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同时“三九”基本在都在小寒节气内,小寒之寒远胜大寒,所以小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古时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画“九九消寒图”来消寒。
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对人体的作用。面对如此极寒的天气,日常养生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寒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善”的原则,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也就是说冬季时节养阴养肾、防寒平阳是关键,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而小寒节气养生其实是有些原则的。
小寒·民俗
采购年货,准备过年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
九九消寒,每天一笔
从元代开始,从皇宫到民间都时兴的“九九消寒图”,用书法描红的方式数九计数,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怡情的养生方法。
腊八喝粥,各地不同
“小寒”节气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喝腊八粥,但全国各地各不相同,其中北京腊八粥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玫瑰、红豆、花生等不下20种。
小寒·养生
○藏热量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小寒养生做好驱寒非常重要,而且要把热量“藏”起来。出门带好帽子有助于减少散热;围巾可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生;腹部保暖可避免腹痛腹泻等疾病,脚部保暖最好的办法是用中药泡脚。
○藏阴精
小寒收藏阴精,可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可以利用工作间隙按摩身体部位,先将双手搓热,把右手放在左手上,绕着肚脐顺时针搓磨腹部十分钟左右;也可用掌心上下搓磨腰部,直到腰部红热。
○藏抑郁
中医讲,“小寒”天气寒冷,人体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对待这种冬季特有的抑郁情况,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缓解,不妨趁好天气在户外走走,或者晒晒被子衣物,也使心情得到放松。
○藏味欲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专家提醒,冬季吃辛辣、油腻、凉性的食物不但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三高患者还会加重病情,影响身体健康。
小寒养生吃什么?
位理学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属于热性的食物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
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淡菜、蚶、酒等。
微健康温馨提醒
小寒一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马上到了,除了起居和外出注意保暖外,同时需要适当的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