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网上流传扬子江通知各渠道商对药师帮禁止供货以来,各大厂家纷纷效仿,要求各自的市场人员或者经销单位禁止和药师帮进行合作,否则取消代理权。同时,众多苦药师帮已久的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更是纷纷转发,弹冠相庆,拍手称快。
电商做药品的B2B平台千千万,药师帮缘何成为过街老鼠,惹了众怒,人人喊打。愿意很简单,药师帮在破坏规矩,影响众多厂家的正常市场销售秩序。
医药行业打击窜货是一场旷日持久,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医药行业重要的销售模式之一,商业流通,历年来成为窜货的重灾区,渠道管控成为各个厂家头疼的事情。很多医药公司都经常参与或者偶尔参与跨区域调拨业务,时不时降降价,价格倒挂销售很多产品。
但是像药师帮这样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品种之多,影响之深的公开玩窜货的网站,的确不是很多,各个厂家销售上有没有这样一个体验:每次开会,提到窜货,代表必提药事帮。
药师帮引起各个药厂最大的行为就是乱价格,低于厂家指定的终端供货价出货。原因无非两个:
第一,从商业渠道上采购一些低价位的商品,稍微加点利润以后出货;
第二,以互联网思维操作药品,通过平台烧钱,对价格的补贴,迅速扩大终端占有率,让药店形成采购习惯,把规模做大后进行第N轮融资,把公司做值钱后再卖掉。
总之,不管怎么搞,在厂家看来就是不守规矩,通过价格扰乱市场,连扬子江这样做直营的都顶不住,其他招商有价格差的厂家更是重灾区。
老郑给分析下,药师帮把互联网运营思维带进医药零售行业,到底动了谁的奶酪,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直营的控销厂家。这个说起来有点扎心了。特别是作处方药推广的控销厂家,在4+7和两票制的围剿下正在焦头烂额,疲于应对,想着院内利益少了,纷纷打着DTP和OTC的大旗欲冲进零售市场有一番作为,但是还没站稳脚跟,就受到药师帮为首的电商平台对价格冲击。
想着城里套路深,都想回农村,玩玩OTC和第三终端,结果是农村地也滑,人心很复杂。药师帮的做法直接伤害了各个厂家的营销战略或者转型计划,所以各个厂家不约而同联合抵制。
第二,药师帮动了经销商的利益。医药行业除了少部分自建终端直营团队的工业以外,80%以上的工业企业没有终端直营销售队伍,只有招商或者商务队伍,终端推广和配送业务大部分靠商业公司、CSO推广团队或者自然人来完成。
从全国总代,到省代、地代甚至县区代理等各个阶层的代理商共同完成销售。大小代理商要么自己缴纳了保证金,要么在市场上投入大量人力、精力、物力开发,需要稳定的价格体系来确保自己的利益。药师帮从网络平台直面终端药店,价格又低,那不是对各级代理商进行截胡,虎口夺食。
第三,药师帮动了严格按照厂家价格体系经营的终端药店奶酪。很多厂家在市场上做控销,已经做到一街一店,一镇一店,严格控制终端数量,然后和这些终端签订销售协议,确保终端利益,以保证终端卖货的积极性。
终端维价是控销模式的生命线,一个终端不按零售价销售,其他终端就会跟进,长此以往,终端没有利润,除非患者点名要,否则就不会重视这个产品,没有终端销售,就会有其他竞品替代。
所谓“价格洞穿,离死不远”就是这个道理。厂家这边在焦头烂额维护价格,那边药师帮在乐此不疲的输出低价格药品满大街撒货,对于那些守规矩的终端来说,只有跟着降零售价销售了。
药师帮的销售模式,已经破坏了整个药品行业的价格体系和渠道体系,但是为什么屡禁不止,老郑认为这是医药行业的一个顽疾。就算没有药师帮,还有其他的平台,比如很多厂家为什么在销售渠道政策里命令不准在安徽华源放货?
很多问题出在厂家上对渠道的管控上,老郑大概梳理一下,厂家以下几个原因导致药师帮们的进货渠道屡禁不绝。
1、为了任务只管压货,不管动销。业务上或者经销商迫于指标压力,拿到货后没有好的动销办法,所以只能抛售出去,确保自己利益不受损失,多少窜货是市场的货卖不动,厂家不积极处理造成的。
2、上下勾结,渠道管理不严。窜货不是治不了,而是看厂家想治不想治。保证金、两票制、电子监管码、明码、暗码、激光码,都是治理窜货的手段。但是如果内外勾结,管你什么手段都白搭。
3、发现窜货不处理,姑息养奸。有时候都已经确定是哪个经销商或者业务员的货,但是碍于面子、人情迟迟不处理。都是兄弟,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处理,算了算了,下不为例。
老郑最后说句话,药品是特殊商品,和快消品、服装、家店等电商主要的营销模式不一样。因为药品的决策者不一定是使用者,购买者不一定是决策者,所以药品营销,抓住关键环节。
利益是驱动商业行为的根本因素,如果真正做推广的环节,比如厂家终端代表,终端的药店店员、医疗机构医生的正当利益得不到保证,那么就会给厂家药品推广带来很大的问题。
维护价格体系和渠道利益,是我们药品营销人员必须要做的事情。一家之言,欢迎留言探讨。
在医药分开、4+7集采等政策共同作用下,处方外流将持续加剧,公立医院已非唯一的目标市场,院外广阔市场存在大量机会,医药营销方式需要向全渠道布局。药企亟需找到能够操作院外市场的客户。
但从实践来讲,并非所有品种都能够流出到院外,也不是从事医药代理的客户都能操作院外销售,这需要有专门的品种筛选、处方获得、处方外流方式、渠道选择、院外售点筛选与布局、处方流转平台/工具、处方承接、患者管理等内容,为工业客户设计一整套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如果有适合于处方外流的品种与专业代理商进行精准匹配、无缝对接,那么处方外流项目将能在策略上、实际操作上发挥出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