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权威发布 >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又被点名 国家卫健委已发文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又被点名 国家卫健委已发文

2019-04-08 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根据临床监测情况,继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实行专档管理,并做好其内涵管理。专档管理要覆盖处方开具、处方审核、临床使用和处方点评等各环节。

国家卫健委明确规定,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少于1年,避免无理由地频繁调整供应目录品种。供应目录应当满足临床感染性疾病诊疗需要,杜绝违规目录外用药或外购用药情况发生。

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要求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是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各医疗机构应制订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同时推进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

二是着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广泛开展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基层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要在2020年以前设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

三是狠抓抗菌药物应用的重点环节管理,加强专档管理的内涵建设,合理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减少预防使用和不合理静脉输注;

四是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做好临床监测,并开展阶段性效果评估;

五是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定期宣传机制。

狠抓抗菌药物应用的重点环节管理

根据临床监测情况,继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实行专档管理,并做好其内涵管理。专档管理要覆盖处方开具、处方审核、临床使用和处方点评等各环节。

要严格落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遏制碳青霉烯类耐药过快增长的势头。

鼓励医疗机构对耐药率较高的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抗菌药物进行重点监控,纳入专档管理。

合理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医疗机构要落实抗菌药物供应目录遴选和评估制度,综合考量新药和新技术应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

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少于1年,避免无理由地频繁调整供应目录品种。供应目录应当满足临床感染性疾病诊疗需要,杜绝违规目录外用药或外购用药情况发生。

同时,应当根据临床实际,及时启动供应目录调整,将耐药率高、不良反应多、循证医学证据不足、违规使用突出的药品,清退出供应目录,避免长时间不调整供应目录。

减少预防使用和不合理静脉输注

继续加强Ⅰ类和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限制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地区,要重点关注急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情况,强调“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各地要根据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限抗令"一直在路上

自2011年、2012年发布号称“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讨论稿和正式稿后,各级部门相关政策、通知也陆续出台。近年来,关于抗菌素管理的文件也是频繁下发,2016年,“限抗令”已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2016年1月,卫计委等12个部门共同成立了应对细菌耐药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将从国家层面采取行动,强化多部门协调配合,对细菌耐药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5月17日,卫计委在抗菌药物监测工作讨论会上通报了2014-2015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8月25日,卫计委会同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加强抗菌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环境污染等各个环节管理,全面提升我国细菌耐药防控水平。

10月12-14日,卫计委约谈对抗菌药物管理不力的10省市共计14家医院的主要负责人,督促整改并跟踪复查。

11月21日-24日卫计委发布《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展现了近10年来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格局,首次晒出“2010~2015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数据”。

12月9日,卫计委发布《关于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的通知》,明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要在2020年以前设立感染病区或医疗组,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

2017年3月3日,卫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要求本通知发布后一个月内各医疗机构应将制定好的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上报并备案,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并要求按照规定调整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最短不少于1年。这意味着我国抗菌药的临床使用已步入“限抗令”下的新常态。

国家各部委对药品使用的管理,除了在招标采购、医保目录准入环节严控外,在临床使用上,也针对特定类别的药品进行管控,比如,辅助用药、营养性药品、抗菌素、高价抗肿瘤药品是重点监控的对象。

进入2019年,将是各省市落实国办13号文、重点监控政策的关键时期。供给侧改革深入各行各业,医药市场结构性调整加速,这些类别的品种,需要从产能结构上、工艺上、学术上、国际化上想办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