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首先是要求对未中选药品要先实行梯度降价或限价才允许采购,然后再提高自付比例,以此引导患者使用中选药品;上海药事所成立“医保药品集中采购周转资金”账户
2月19日,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发文,就业界广泛关注的带量采购新政配套措施给出“上海方案”。其中一大亮点在于,为确保中选药品使用,方案针对带量采购新政涉及的未中选药品明确表态在实行梯度降价后,还需提高患者自付比例,最高可达20%。△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海市带量采购配套文件终于落地。2月19日,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发文,就业界广泛关注的带量采购新政配套措施给出“上海方案”。其中一大亮点在于,为确保中选药品使用,方案针对带量采购新政涉及的未中选药品明确表态在实行梯度降价后,还需提高患者自付比例,最高可达20%。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告诉财新记者,这一措施是在同一通用名药品统一设定医保支付价前的渐进式过渡措施,不过保证用量仍需有效的医院激励机制作配合。此外,在临床执行层面,如果带量采购药品出现供应不足或断货,却要患者承担其他同类药品的更多自费部分费用,或存在合理性疑问。
带量采购新政由国家医保局在2018年底推出,主要针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通过在上海、北京等11个城市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以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60-70%用量换取低价,旨在降低医保负担,倒逼公立医院改革。首轮带量采购最终入围25个药品,平均降价52%,最高可达96%。但政策推出后,市场对中选药品用量保证始终缺乏信心,其中回款保证和医保支付价的规则设置尤为重要。(参见:国务院带量采购新政:采购价成医保支付标准卫健委表态)
此前国务院层面已先行发布指导文件,明确探索以药品集中采购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医保基金对同一通用名药品按相同支付标准结算。但中选药品与未中选药品价格相差悬殊,文件提出支付标准可在2—3年内逐步调整到位。上海市的要求中,首先是对未中选药品要先实行梯度降价或限价才允许采购,然后再提高自付比例,以此引导患者使用中选药品。
梯度降价中,未中选药品中的最高价药品需在2017年中标价(或挂网价)基础上,以中选药品价格托底降价才能采购,非最高价药品不能高于前者挂网价。如果涉及品种在国内的仿制药不足3家满足一致性评价要求,未中选品种仍可继续采购使用,但其挂网价应低于中选价。
此后,未中选药品再进一步提高患者自付比例(老红军、离休人员和一至六级革命伤残军人除外)。根据此次上海市方案,基本医保参保人员使用未中选药品的,如果是基本药物和医保甲类支付药品,自付比例将提高10%,其他药品提高20%。实行个人定额自负的抗癌药,也适当上调定额自负标准。
在上海市披露的清单中,如注射剂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等4种药品未中选的自负比例将提高20%,吉非替尼、伊马替尼2种抗癌药将适当上调自付标准,但未明确说明调整幅度。此外另有19种药品自付比例提高10%。
“这个10%-20%,应该就属于渐进式调整的范畴,未来将持续强化。国务院文件已经明确了探索医保支付价的大方向,也给了各地过渡期2-3年,地方自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过渡期策略”,前述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说。
不过,他指出,带量采购用量保障关键在于医院一环,首轮带量采购药品还面临部分医生信任障碍......
国务院带量采购新政:采购价成医保支付标准卫健委表态
国家医保局此前推出“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新政后,医院用量和回款保证始终引发业界担忧,配套文件迟迟未出台。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明确表示将在试点城市探索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价协同,医保目录范围内药品以集中采购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医保基金对同一通用名药品按相同支付标准结算。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告诉财新记者,推行医保支付价有助于保证医院用量,稳定市场信心,带量采购短期来看药价降低和医生回扣收入减少一定会有效果,但长远来看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仍需很多配套措施落地,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应同步跟进。
此外,17日当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吹风会,作为带量采购执行环节的关键一方卫健委首度发声,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态将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指导和监督,督促公立医疗机构按约定采购量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
带量采购动了医院的奶酪
这场由新医保局主导的“带量采购”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的震荡才刚刚开始。药企恐慌、资本市场反弹只是第一步,更深层次的震荡将会在医院端显现。新政继续向多年来未能解决的“以药养医”开刀,而且直接切中招标采购这一核心环节,因此威力顷刻显出。但其能否挤压围绕药品产生的灰色利益空间、引导公立医院找到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解困中国患者用药贵等难题,结果难料。
12月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下称国家医保局)主导的“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开标。首轮带量采购中,最终中选25个品种,平均降幅52%,最高达96%。面对如此高的降价幅度,市场反应强烈。开标不过两日,A股医药板块市值应声缩水2000多亿元。
据财新记者了解,高降幅之下,中标企业心态可谓五味杂陈。虽然有前所未见的采购数量承诺,但中标企业却仍然只能谨慎乐观,积极参与背后夹杂的更多是担忧和无奈。
“带量采购”洗牌药业
2018年12月第一周,A股医药板块飞来一只“黑天鹅”。国家医保局主导的11城市药品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于12月6日就传出市场,31个品种平均降价52%,最高降幅96%,远超市场普遍预期30%-40%降幅。医药股随之闪崩,连续三日市值蒸发两三千亿元,投资机构和散户争相出逃,业界大呼“惨烈”。
11城市带量采购是省级招标采购的升级版,此前上海已作为试点开展了三年,并拿出了降价50%以上的成绩单。在政府看来,打破省市壁垒的招标体系,可以避免之前出现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招标办腐败窝案频现的问题,更大规模的团购可以形成更强大的议价能力,迫使药企挤压价格泡沫和渠道成本,缓解医保资金紧张困局。
“带量”是此次支付方(政府)得以向产品方(药企)大幅压价的关键。在以往招标采购中,中标并不意味着有销量,医院作为服务方,仍有“二次公关”的议价空间,只要医院和医生不开处方,药品中标结果就形同虚设。因此过去药价难降,部分原因是药企仍需预留“院内带金成本”(向医院营销的费用)。但在带量采购中,中标企业可直接和代表医院的招标办签署购销合同,并从医院获得医保资金30%的预付款。
本品用于对潜在严重副作用小的药物应答不满意的以下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又阳光引发或加剧的皮肤病变。
健客价: ¥26.5用于体癣,手、足癣,股癣。
健客价: ¥3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 ;防止复发。频繁发病的克罗恩病病人,预防急性发作。
健客价: ¥47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健客价: ¥172适用于重度难治性结节性痤疮(结节性痤疮,即直径≥ 5mm的炎性损害,结节可能化脓或出血)。由于使用异维A酸后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故应该在其他常规治疗(包括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无效时才能考廛。另外,由于异维A酸可能导致严重的出生缺陷,女性患者中仅适用于不准备或不能妊娠者。
健客价: ¥30本品适用于治疗已有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 1、改善症状。2、降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性。 3、降低需进行经尿道切除前列腺(TURP)和前列腺切除术的危险性。
健客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