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市场活力,才能解决目前行业资金、人员、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的现状;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政府的责任;中国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困境待解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鼓励社会扩大养老服务业供给的举措时有推出,也出现在法律条文中。除鼓励举办养老机构外,社区服务也受到重视。图/财新记者蔡颖莉
设立养老机构,将变得更加容易。
国家民政部1月3日公告《关于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养老机构审批过程进一步简化。《通知》要求,自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发布之日(2018年12月29日)起,各级民政部门不再受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申请,不得再实施许可或者以其他名目变相审批;发布之日前已经受理,尚未完成审批的,应当终止审批。
“现在中国养老事业总体上来说处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状态,取消养老机构的这种前置审批,对于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充分调动市场活力,是非常利好的。”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成海军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规执行后,有意愿举办养老机构的,如果是公益性机构,可直接到民政部门申请注册;如果是商业机构,则到工商部门办理。
成海军认为,此次民政部取消养老机构设立的前置审批,与政府转变职能的大背景密切相关。“过去我们很多的地方政府,都是政府亲自办养老机构。政府转变职能以后,要把自己错位的职能调整过来”成海军表示,“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法律环境、政策和运营环境,这是政府的事。”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鼓励社会扩大养老服务业供给的举措时有推出,也出现在法律条文中......
白重恩:降低养老保险缴费是中国经济破局之策
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下行压力,如何破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认为,降低社保缴费中的养老保险负担及与之相配套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是中国经济破局之策。
白重恩12月25日在人文清华讲坛《中国经济何处破局》上做出上述表示。
他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有四大特点:政府投资减速、金融监管加强、税费征收规范和国际环境变化。要实现经济增长潜力,需要减少由政府主导的低效投资,并通过降低企业成本等方式提升民间投资积极性,增加由市场主导的高效投资。
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路径与措施
中共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作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决策,“尽快”二字表达的是时代紧迫感、历史使命感,不能拖延。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应该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标志着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路径、时间节点、步骤进程及最终方案已经水落石出,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付诸行动,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重大民生举措。
从“通知”条款及人社部答记者问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梳理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三步走”的清晰思路及实施步骤:第一步,从2018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中央调剂制度;第二步,截至2020年底,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也就是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结束地级市或县(市)统收统支的历史;第三步,从2021年开始,正式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国统收统支),这是最后的“临门一脚”。
“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普通的眼镜么?不,它是一个时间机器!”DeannYoung是来自美国的养老服务机构魅力花园高级运营总监,她手中拿着一副塑料防风镜,镜片经过磨制和胶水处理变成淡黄色,表面凹凸不平。
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近日举办的国际照护经验交流会上,每人都拿到了这样一副眼镜,还有一张印着三种字号大小的菜单。戴上眼镜,视野变得模糊混沌,眼前的菜单只能勉强看清最大的几行字。
“这幅眼镜就是帮大家体验衰老后视力损伤者所看到的世界。把菜单的字体放大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但对老人会有很大帮助。”DeannYoung告诉财新记者,为了培养员工的同理心,他们会请自己的餐厅厨师、服务生、活动设计者都来体验,让他们学会理解和看待那些自己从未见过或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