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健康头条 > 喝酒脸红的人 应慎用这三类药

喝酒脸红的人 应慎用这三类药

2018-11-19 来源:HAOYISHENG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喝酒容易脸红的人,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低,乙醛不能被及时代谢,大量积聚在体内。乙醛积聚,刺激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舒张,而出现脸红、出汗、发音困难、心动过速、恶心和低血压等反应。

人的酒量大小是由遗传决定的。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将乙醇氧化成乙醛的能力很高,但将乙醛进一步氧化的能力却很低,对少量酒精即可产生脸红、头痛等反应。由于乙醛具有肝脏毒性和心脏毒性,如果用药不当,危害更大。

乙醇的吸收、代谢

1吸收

饮酒后,乙醇通过胃、小肠迅速吸收。其中,乙醇在小肠中的吸收比在胃中的吸收快。

普通食物可以延缓胃的排空,增加乙醇在胃中的滞留时间,减慢乙醇的吸收速度,但并不能慢减少乙醇吸收的总量。

牛奶后可降低40%的血中乙醇浓度。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牛奶抑制了肠道吸收。所以,只有牛奶可以解酒。

2代谢

乙醇吸收后,首先经过肝脏。在肝脏中,乙醇被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

乙醇的代谢不依赖于乙醇浓度(0级动力学)。平均而言,70kg的人每小时有10ml乙醇被氧化成乙醛。

喝酒容易脸红的人,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低,乙醛不能被及时代谢,大量积聚在体内。乙醛积聚,刺激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舒张,而出现脸红、出汗、发音困难、心动过速、恶心和低血压等反应。

喝酒易脸红,慎用3类药

1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在推荐的剂量范围内(间隔4~6小时重复一次,每日总量不超过2g),一般有很好的耐受性。

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醛酸结合后从肾脏排泄,小部分转化为毒性中间代谢产物(N-乙酰苯醌亚胺)。N-乙酰苯醌亚胺,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和肝坏死。

研究已证明,乙醇可引起微粒体内对乙酰氨基酚代谢物的增加。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告诫人们,如果饮酒3杯以上者,就不要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只要中等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与乙醇同服即可发生肝中毒,甚至肝衰竭。

更可怕的是:对乙酰氨基酚急性中毒最初两天的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并不能反应中毒的严重性。肝损伤的临床指征多在中毒后2~4天变得明显。

头痛,是喝酒脸红的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喝酒脸红的人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虽可以减轻头痛,“增加酒量”,但带来的是肝损伤!

温馨提示:N-乙酰半胱氨酸是对乙酰氨基酚的特效解毒剂,可以口服和静脉给药。

2维生素A(鱼肝油)

长期饮酒减少多种维生素的吸收,包括维生素A(视黄醇),可导致维生素A缺乏。

但是,维生素A与乙醇竞争乙醇脱氢酶,因而饮酒时不要补充维生素A,以避免维生素A引起的肝毒性。

维生素A急性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倦怠、易激动或嗜睡、由于颅内压升高所致的严重头痛、眩晕、肝肿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及24小时后产生皮肤剥脱。

温馨提示:妊娠期妇女摄入大量维生素A可致胎儿畸形,如泌尿道畸形、生长迟缓、骨骼愈合过早等,妊娠期妇女一日剂量不宜超过6000U。

3各种头孢类抗生素

双硫仑样反应的严重程度,与体内乙醛的浓度有关。虽与变态反应相似,但并不属于变态反应。

由于喝酒容易脸红的人,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较低,服用头孢类抗生素的前1天、服药期间、停药后7天内,禁止饮酒,包括含有微量乙醇的药物和外用消毒剂。

药品说明书中已明确可以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刷头孢类抗生素有: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甲肟、头孢孟多、拉氧头孢、头孢美唑、头孢匹胺、头孢米诺等。

温馨提示:除上述药物外,头孢氨苄、头孢唑林等,均有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个案报道。喝酒脸红的人,在服用各类抗生素期间都不要饮酒。

喝酒不吃药,吃药不喝酒

酒桌上,你说正在吃药不能喝酒。劝酒的人却说没事,哪有吃药期间不能喝酒的道理?

如果你在饭局上真遇到了这种情况,可以把这篇文章发给对方。因为酒和药的确有时无法共存,严重时还会发生休克,危及生命!

在人体内,很多药物和酒精都要经过代谢酶的代谢,一些药物可以影响酒精代谢酶的作用,而反过来,酒精也可以干扰药物的代谢。

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学部李志玲博士解释,酒精和药物之间最经典的反应就是“双硫仑样反应”。酒精就是乙醇,双硫仑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并阻止乙醇的主要代谢产物——乙醛的代谢,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可出现颜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结膜发红、发热感、口干、头晕、头痛、目眩、心慌、胸闷、气急、出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言语混乱、话语多、视物模糊、步态不稳、狂燥、谵妄、意识障碍、晕厥,腹痛、腹泻、咽喉刺痛、震颤感、口中有大蒜气味等症状,还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烦躁不安、惊慌恐惧、濒死感等可怕反应,有些还会引起精神错乱、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情形,严重者则可能引发休克、惊厥、急性心衰、急性肝损害、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喝酒不要吃药,吃药不要喝酒,绝不是说说而已。那如果喝过酒,要隔多久才能吃药?

李志玲博士建议,如果已经喝过酒又需要服用药物,一些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需在饮酒后一周再服用。同时,本身在服用药物的人,也需要在停药后一周才能饮酒。对于一些经典不良反应,药物说明书上通常都会有说明。

实际上,除了经典的双硫仑样反应,还有不少药和酒精“八字不合”。李志玲博士归纳为四大类:

第一类: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1.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最敏感。

2.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等。

3.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第二类:镇静催眠类药物

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定、利眠宁等,在乙醇的作用下,会被人体加速吸收,同时还会减慢其代谢速度,使药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高。

第三类:解热镇痛剂类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本身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

第四类:其他

降糖药:格列苯脲、二甲双胍、胰岛素等服药期间大量饮酒可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抗心绞痛药: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药物在服药期间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吗啡:乙醇同吗啡合用会产生协同作用。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能通过排尿降低血压,乙醇也有扩张血管作用,服用利尿药的同时饮酒,可能出现头晕、直立性虚脱等症状。

抗癫痫药:长期饮酒可降低苯妥英钠的浓度和疗效,但服药同时大量饮酒可增加血药浓度,服用丙戊酸钠期间饮酒,可增强中枢抑制作用。

降血压药:硝苯地平、肼苯达嗪等与酒同服,很容易出现低血压。

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赛庚啶等与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等不良反应。

抗凝血药:乙醇可以抑制凝血因子,对抗止血药物的作用,使止血药的作用降低。

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能通过排尿降低血压,乙醇也有扩张血管作用,服用利尿药的同时饮酒,可能出现头晕、直立性虚脱等症状。

抗抑郁药:服用丙咪嗪和多塞平等抗抑郁药期间饮酒,可产生中枢镇定作用。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