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对妊娠期糖尿病并不陌生,孕妈妈血糖异常,但是大多是孕妇总会有这样的错觉:这是怀孕期间的病,等孩子生下来病自然就好了。专家认为,其实不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仍有30%—40%的人血糖异常。这部分患者大部分属于糖尿病前期,如果及早进行干预,可避免发展为糖尿病。
37岁得糖尿病祸根竟是七年前埋下
阿蓉今年37岁,最近体重下降明显,容易疲劳,到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并合酮症,诊断为“糖尿病”,因血糖太高并发酮症(因糖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快,酮体生成增多)需入院治疗。
医生询问后得知,她7年前怀孕时血糖升高,经过治疗血糖控制,顺利生产。虽然医生叮嘱她产后要回院复查血糖以排除产后糖尿病,但因忙于照顾小孩一直未再重视自己的血糖。虽偶于体检时查出血糖升高,也未予重视和治疗,此次住院检查还发现,因为长期血糖超标,阿蓉已经出现了颈部动脉血管斑块。
高血糖会通过乳汁影响宝宝健康
这里要提醒的是,妊娠糖尿病不仅会损害妈妈们的健康,对宝宝的健康也有不利影响。妊娠期高血糖可通过脐血、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显著增加围产期母婴不良结局的患病风险:如早产、难产、产伤、巨大儿、胎儿呼吸窘迫、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低血糖、围产期死亡等。
另外,新妈妈如果在哺乳期血糖过高的话,高糖可通过乳汁被婴儿摄取,同样会对婴儿造成近期和远期不良后果,如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同龄人。
妊娠“糖妈妈”生完孩子血糖未必会正常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曹筱佩介绍,像阿蓉这样的病例临床并不少见。她介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如同2型糖尿病一样,患病率逐年上升。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6.2%。目前我国放开二孩生育,大部分二孩孕妇处于高龄妊娠,在这部分人群中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会更高。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准妈妈对妊娠期糖尿病有这样的错觉,这是怀孕期间的病,等孩子生下来病自然就好了,再加之照顾宝宝的忙碌劳累,使得很多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生产后,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回来复查。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曹筱佩介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生产后1到3个月复查,仍有30%—40%的人血糖异常,这其中10%左右的人已经是糖尿病了,而有90%左右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得过妊娠期糖尿病最好每年测糖耐量
对于这90%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新妈妈们,由于没有什么症状,而容易被忽视,若不尽早开始干预,她们会很快进展为糖尿病,即使产后检查血糖正常的新妈妈,将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增高。此外,她们出现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明显增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使得心血管病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两三倍。阿蓉产后7年,一直未重视自己的血糖检测,目前除糖尿病外,还有血脂高,年纪轻轻就出现了颈部动脉血管斑块。
曹筱佩建议,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除生产后1到3个月内要回到医院复查糖耐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后最好每年都要监测一次糖耐量。
对于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女性,并不需要立即服用降糖药,可以先从生活方式的干预开始,通过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就有可能使得血糖指标恢复正常。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再配合使用药物。
所有孕妇均要在24-28周时筛查妊娠期糖尿病。而对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或是在第一次生育时发生过妊娠糖尿病的准妈妈在第二次怀孕后,在第一次孕检时就要进行糖尿病筛查。产后1到3个月内要再回医院复查,筛查产后血糖异常。
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健客价: ¥105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4用于治疗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健客价: ¥96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以及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冬季型症,属血热或兼血瘀证。症见皮肤红斑、鳞屑、清润肥厚、瘙痒、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溲黄等。
健客价: ¥49用于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更年期妇女、老年人、儿童等的钙补充剂,并帮助防治骨质疏松症。
健客价: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