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身体健康,“默默无闻”的双脚可能最被忽视。事实上,脚却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镜”,其细微变化可折射出多种潜在疾病。数据显示,人的双脚一生平均要走12.5万公里,每走一步要承受3~5倍的体重。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角色,却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人不仅不爱护它,就连基本的护理、泡脚都很难做到。
双脚的哪些变化预示着哪些疾病?
1.脚干
脚部皮肤干燥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脚癣或过敏,很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所致,使脚部无法接收足够的供血。
2.脚伤难愈
顽固的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预警信号之一,其关键原因是血糖水平升高会导致神经受损,削弱出汗功能和愈合能力,导致“糖尿病足”,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感染甚至截肢。
3.脚总是感觉冰凉
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是调节新陈代谢的主力干将,其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身体产生热量的能力大受影响,致使手脚冰凉。
4.麻木
麻木多与神经病变有关,如果你的脚时常出现麻木感,这可能是由于足部、脚踝或后背的神经萎缩所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短暂发麻可能是鞋子太紧造成的,不必担心。
5.脚抽筋
脱水通常会导致肌肉痉挛。同时,缺乏钾、镁和钙元素等营养元素也会导致痉挛。
6.跟痛症
警惕足底筋膜炎、跟骨高压症。起床或从椅子上站起来时,脚后跟的底部出现剧烈疼痛。行走数步稍缓解,随后疼痛又加重。穿太紧、太旧的鞋、人字拖等都会加重症状。
7.大脚趾突然增大
关节上突然发作的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这可能是痛风、关节炎、感染和外伤所致。
8.脚部有黑痣
黑色素瘤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包括脚趾,所以检查皮肤时不要漏过双脚,一旦有不明原因的黑痣出现,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
9.脚趾甲发黄
真菌感染容易导致脚趾甲变黄增厚。此外,患有呼吸道疾病、淋巴水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会导致脚趾甲发黄。
10.脚踝肿胀
当心肾病。肾脏有筛选营养素的作用,一旦工作失常,体液就难以及时排出体外,导致浮肿,脚部肿胀最为明显。
11.脚趾无毛
脚趾上的毛发突然变秃,很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肢体末梢没有获得充足的血液)所致,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脏病或中风的重要警示信号,因为腿部动脉堵塞通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堵塞有关。
12.脚趾又圆又扁
小心肺癌或心脏病。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会导致血液流向脚趾甲小血管,引起组织膨胀,从而导致脚趾更圆更扁(临床上叫杵状趾)。而心脏病、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脚趾变形。
13.脚趾甲下出现红线
谨防心内膜炎。这是小血栓破坏脚趾甲下毛细血管后导致血管破裂的结果,心内膜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衰竭。
平时应该如何护脚?
1.常泡脚
俗话说:“天天泡脚,胜吃补药。”常用热水或者根据自身病情,采用中药进行足浴,可加快血液循环,甚至能起到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有利于消除腿脚酸困麻木、胀痛不适等疲劳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建议养成每晚睡前热水或者中药泡脚的好习惯,用约40℃的热水,泡20~30分钟即可,以双脚皮肤发红、面部有微汗为宜。
2.常按脚底穴位
足底有与人体各个脏器相联系的穴位和相对应的反射区,常按摩,能加强人体气血流通,疏通经络。比如,按摩足三里,可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脚变得暖和起来;按摩承山穴,可缓解脚酸、脚抽筋等症状;常按太溪穴可补养肾脏;常按涌泉穴,能改善心肺功能等。
3.坚持运动
运动能够锻炼脚部肌肉,是保护双脚的好办法。建议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提脚跟、伸膝勾脚、甩腿运动等都可以。
夏季是脚病的高发期,建议大家注意脚部卫生,及时换洗袜子,穿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
用于治疗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健客价: ¥98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胀气及尿潴留等。
健客价: ¥801.水肿性疾病。 2.高血压。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4.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 5.稀释性低钠血症。 6.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 7.急性药物毒物中毒。 8.对某些呋塞米无效的病例仍可能有效。
健客价: ¥9.4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
健客价: ¥40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良好的降低眼内压疗效。对于某些继发性青光眼,高眼压症,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其他药物及手术无效的青光眼,加用本品滴眼可进一步增强降眼压效果。
健客价: ¥11.9主要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健客价: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