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健康讲座 > 岭南湿气重 不妨试试用艾灸温经驱寒

岭南湿气重 不妨试试用艾灸温经驱寒

2018-07-19 来源:金羊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实施艾灸时,局部受到艾火刺激,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得局部皮肤充血,增强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让局部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增强,促进炎症、黏连、血肿等消散吸收。

点燃艾条,升起一缕青烟,在穴位处进行温和灸和雀啄灸。这种场景在中医院十分常见,灸法是中医独特的治病和养生方法之一。在岭南地区湿气较重,很多老广都热衷用艾灸来温通经络、驱除寒邪、补充阳气,尤其喜欢通过艾灸实现“冬病夏治”的目的。然而,中医提醒大众,艾灸只适合寒性体质,不适合阴虚体质,只因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施艾相当于火上浇油,反而伤身。

艾灸温经散寒,有时比针、药还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邓聪介绍,“艾灸治病从表入里”,邓聪说,临床常用艾炷、艾条,将其温度传导人体内,针对穴位、经络、热敏点进行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目前,施灸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在实施艾灸时,局部受到艾火刺激,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得局部皮肤充血,增强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让局部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增强,促进炎症、黏连、血肿等消散吸收。

中医认为,艾灸法可温经散寒、扶阳固脱,对寒湿痹痛,寒邪引起的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以及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带下、饮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邓聪说,在临床艾灸还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等;同时,艾灸法可防病保健,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

辨清体质再艾灸

在南方一年有超过6个月的时间是炎热多雨,空气湿度大。加上人们又喜欢吹空调、食冷饮、饮凉茶,晚睡晚起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使得阳气受损。因此,很多广东人非常喜欢用艾灸来温经驱寒,扶助阳气。

艾灸虽是很好的养生手段,但艾灸的适合人群是有讲究的,若选用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邓聪指出,艾灸主要适合于寒性体质或是感受寒邪而导致的病痛,表现为火力不足、畏寒怕冷、手足冰凉、易疲劳、精神不振、筋骨关节疼痛僵硬、痛经、月经延后等。但其不适合阴虚体质的人群,比如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因为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施艾相当于火上浇油,反而伤身。

六个最适合日常艾灸的养生穴位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有调理气血、培元固本的功效。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后正中线上,第二、第三腰椎棘突间,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或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点。主治消化系统疾病,长期艾灸有补益后天脾胃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外侧缘一横指处。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可日常保健防病。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的中点,外踝尖上八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肌肉较鼓起的地方。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有化痰、减肥、消脂等作用。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即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

Tips艾灸注意事项

在家进行艾灸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免烫伤。

1、悬灸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温灸器灸,施灸部位15-20分钟。

2、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3、在头、面、胸、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适当大些。

4、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空腹、过饱时不宜灸。

5、孕妇不宜灸腰骶部和腹部。

6、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艾灸要注意温度,且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疤痕。

7、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或糖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