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终于众望所归挂靴成立,其关键任职人选已经确定。
国家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任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施子海、人社部医保司司长陈金甫,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司长李滔任副局长。此前一直传闻将被调入国家医疗保障局的“医改明星”詹积富则缺位。
胡静林,男,汉族,1964年6月生,安徽歙县人,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学历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施子海,男,汉族,浙江余姚人,196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陈金甫,男,汉族,1962年8月生,江苏常州人,江苏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长期从事医疗保险政策制定和研究工作。
李滔,女,土家族,1967年11月出生,湖北恩施人,中共党员,教授,1990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
国家医保局一上手至少要打三场硬仗:一是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性,大幅减少药价虚高和药品浪费,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二是破除药品流通领域的灰色利益,反对腐败商业贿赂,推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大幅降低药品费用。三是扭转医疗行政体制的碎片化,实现医药、医保、医疗和卫生健康更好地协作,结束各自为政的局面。
从实践上看,过去一段时间,医保和医院之间的博弈,成为推高医疗费用的体制原因。在这种机制下,医保实际上是一个“甩手掌柜”,医保部门掌握大量资金,但是却没有责任对患者的健康和医疗服务的绩效负责,而只是对自己掌握基金的盈亏负责。而如今,人社部、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多部门合并的医保局则有效规避了以上问题,原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曾公开表示“医保局的成立,不能说是新瓶装旧酒,还应该是新瓶装新酒——要从治理机制、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上解决问题。很明显,崭新的国家医保局,不仅集中了医疗保险相关“职责”,也整合了过去分散责权部门的执行团队。
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医保局的主要职责包括:
拟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
监督管理相关医疗保障基金,完善国家异地就医管理和费用结算平台;
组织制定和调整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
制定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
监督管理纳入医保范围内的医疗机构相关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
国家医保局的核心任务是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和基本医疗保障可及性,国家医保局对药企来说非常重要,决定了招标价格、医保支付价格、医保报销目录等等。
而这些可以说是制药企业器械公司未来市场增长的最关键因素,特别是在新药审批加速后,上市不再是问题,而支付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