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昆虫赫然存在达到上亿年,就比如你家中橱柜里的蟑螂就是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昆虫的种类固然更多,未知的昆虫种类达到300万种,而知道的仅有100万种,但这100万种昆虫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2/3-3/4。昆虫种类不但多,同一个物种的数量还惊人,因此,昆虫普遍能在生活中见,但其集体破坏力不但让人讨厌还让人惊悚,好比行军蚁的破坏力以及吞噬能力看着就让人毛骨悚然。
恶心的昆虫又是怎么成为人类盘中餐的呢?
昆虫能成为餐中没食并非是一时的热浪所牵起的,也不是一时的养生噱头,更不是等闲之人所追求的另类饮食文化。别看我国四川成都、都江堰、青城山、街子古镇、洛带古镇、黄龙溪古镇等部分热点旅游景区餐馆,以及其高档酒店将蝎子、蜈蚣、屁班虫、笋子虫等食用昆虫作为特色美食向顾客推介,部分美食客已经将昆虫作为重点品尝食品,其实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昆虫的饮食文化才渐渐被纳入到餐饮中。昆虫食品的开发首先在联邦德国兴起,为解决粮食危机,他们将昆虫加工成罐头食品,随后法国、日本、美国、瑞典、墨西哥再加入到此行列中。由此可见,对于昆虫搬上餐桌上的初衷是解决粮食的危机。
其次,是昆虫的营养价值。昆虫不在食物链的顶端,但其营养价值也深得大众的认识。正如贝爷所说,"这种昆虫多么多么营养,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xx倍;那种昆虫蛋白质含量是鸡肉的多少倍"。贝爷所说的确为事实,昆虫学家和营养学家已认识到历史上人们把昆虫作为食物,不仅是出于补充能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饮食营养平衡价值和含有的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就黄粉虫来说,10g的黄粉虫含人体必须氨基酸高达47.754%,而鸡肉的蛋白质含量只有18.71%。除此外,黄粉虫幼虫富含有机硒、维生素A和维生素E,其干粉滤液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延缓衰老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能。
那么昆虫这样的美食佳品能成为粮食主流吗?
昆虫其高能量,培养成本低,室内培养对环境影响少这些优势的确足以让昆虫成为我们的粮食的顶梁柱。但现今还不是时候。
首先,大众的接受程度
昆虫饮食文化并未得到谱广。尽管在墨西哥这个"食虫之乡",认为可吃的虫子才500多种。美国生产出的昆虫棒棒糖,昆虫饼干、日本创造的昆虫寿司等,还没得到大众的接受。这些饮食文化,只能作为人类的饭后"小点心"。人们对成群的小动物难免会产生厌恶和恐惧的心理;而且昆虫通常都在不干净的地方扎堆,它们的卫生条件不敢恭维等这些因素都会成为阻挠昆虫成为主食原因之一。
其次,昆虫的危害
食用昆虫没有标准的饮食指导,也没有饮食禁忌。大家对于昆虫的食用都是按照先驱者食用经验来进行烹饪。大多数昆虫的食用方式的煎炸类,而高温烹饪不但破坏蛋白质还会产生有害物质。而昆虫本身含有异体蛋白,对于一些人会产生过敏反应等危害。
最后,昆虫的营养分析以及昆虫的开发利用
目前,对昆虫进行营养分析的种类还不到5%,已经开发利用的仅限于有限的昆虫种类。"食用昆虫"远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固而导致投资少、科研力量薄弱、工厂化饲养生产技术不过关、质量和产量得不到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如果采用人工养殖,可能会面临操作失当,,危害农作物,对于某种野生昆虫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等问题。
昆虫的食用价值高,但要使昆虫成为食物的主流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