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离不开一个“药”字,药品质量是否安全,品种是否齐全都是医生关心的问题。
但近年,在有关部门对用药安全、医保控费、细菌耐药等综合监管愈发严格下,医生用药也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在今年年底尤为突出,纵观之下,我们看到医生用药即将面临5大限制。
第一:中药注射剂从医生常用处方中淡化出来
我们知道,2017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对26种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做了限制,明确二级以下医院不得使用这些中药注射剂,下半年起,各地也都纷纷对这一限制政策做了进一步的落实。而以后的医保目录修订也会以此版本为基础,中药注射剂将不再成为基层医生的常有药。
至于医保目录为什么会对中药注射剂“下手”?以后是否有缓和余地呢?这绝不单单是是否安全、有效的问题,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据近期第29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获悉,我国所有中成药品种中,年销售量最高的11个品种,全部是中药注射剂,这里包括大家常用的注射用血塞通、喜炎平、丹红等。
而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等现象,导致医保压力山大,所以在中成药这块如何分解医保压力,中药注射剂这个安全与疗效颇具争议的品种,必将首当其冲。
近日,四川省一所三甲医院的控费、停药通知被传出,通知要求暂停使用辅助用药、暂停使用除基药以外的中成药及其注射液。可见,这绝对不是一个个案的发生,是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必然产生的结局,甚至会产生连锁效应。
总之,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是长期,中药注射剂可能都不会被医院首推,中药注射剂也将会从医生常用处方中淡化出来。
第二:抗菌药物使用受限更加明显
近日,又一省全面停止门诊静脉输液服务了。
11月21日,广西桂林市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市卫字〔2017〕21号),要求从2018年1月1日起,除儿科门诊和急诊科外,市区、各县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含驻桂、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等)全面停止门诊静脉输液服务。
今年,各地纷纷对门诊开展静脉输液服务限制了一番,这其中的原因除了静脉给药这种途径不被推荐,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门诊输液大部分都是抗菌药物。
早在去年,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14部门就共同发布《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从国家层面多个领域打出组合拳,遏制细菌耐药。
所以无论是门诊停止输液政策、处方点评监督,还是村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要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等等,这一系列的地方政策都是迎合顶层大计划。
所以,抗菌药物可能是今后各地医疗机构重点限制的品种,目前,二级以上医院对抗菌药监管更严格一些,下一步就是管一管基层了。
第三:治疗骨病类药物受限
从新医保目录西药部分可以看到,治疗骨病的药物有11个品种,全部被限制。
而中成药目录中仙灵骨葆胶囊、仙灵骨葆片(颗粒)、壮骨止痛胶囊等多类用于治疗骨病类药名也都备注为限制用药,这样一来,对临床中常见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就要求医生能够更精准的用药了。很多无明确诊断的骨病更不能轻易开药。
第四:营养液、辅助类药物被限
营养液、辅助用药,是近年来被限制最严格的药物。从各地纷纷出台的“辅助用药目录”就可以看出,只要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辅助用药每每都被提及。
而就新医保目录肿瘤辅助用药来看,25个品种全部被限制有明确诊所指标及症状才能使用。
第五:中药饮片被限
2017年所有公立医院都实行了药品零差价(中药饮片除外),在药品上医院无利润销售。但是仍然有很多不合理的中医药饮片处方,从医院流出。
也有很多明文要求,在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中,要加大对中药饮片的监管。
中药饮片这个唯一没有零差价的药品品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被重点限制。
按照国家要求,2017年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要控制在10%以下,虽然12月还没结束,但目前各省已经开始部署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如四川、贵州、陕西等。
可见,各个医疗机构为了达到指标,都将在政策的倒逼下逐渐减少、或合理使用这五大类药物。
这些用药限制,对大医院还好说,但对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打击太大,因为无论是中药注射液、中药饮片还是抗菌药物都是基层消耗最大的药品,药品受限,而基药目录药品品种又不全,手术又没能力开展。
基层医院、诊所是该考虑一下下一步的定位和发展了。
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39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361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38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满纳差以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4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