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医药科研 > 老年用药应多学科评估

老年用药应多学科评估

2017-12-06 来源:健康报医生频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老年人胃酸分泌,胃肠蠕动,心输出量、胃肠道血流量均下降,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降低,血药浓度峰值低。

  老年人存在多种器官功能衰退,易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研究显示,老年人平均患6种疾病,最多患病10余种,患病种类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表现为多系统疾病共存,一个器官多种病变。老年患者“多重用药”可加重机体各器官的负担,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用药需综合评估

  老年综合评估(CGA)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全面关注与老年人健康和功能状况相关的所有问题,从疾病、功能、认知、心理、社会和环境、用药合理安全等多层面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在确定其医疗、康复和护理目标的基础上,施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老年人临床特点主要为多病共患,多重用药,需要对老年人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合作、连续个体化合理用药评估。其中老年医学的核心是多学科团队交叉整合医学,如台湾荣民总医院老年病诊疗中心查房病案讨论,不仅有老年病科医生,还有康复治疗师、精神心理医师、营养师、临床药理师等,大家一起合作制定出的用药方案及康复疗法,可使医药费用降低,临床疗效提高,平均住院日下降。

  衰老影响药物吸收和代谢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主要表现为:

  药物吸收能力下降

  老年人胃酸分泌,胃肠蠕动,心输出量、胃肠道血流量均下降,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降低,血药浓度峰值低。

  药物分布异常

  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多、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加;细胞功能衰退、体液总量、血浆白蛋白减少、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下降,游离药物增多易蓄积中毒。

  药物代谢能力下降

  老年人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导致药物副作用、不良反应增加。老年人肝重量减轻,血流量减少,药酶活性降低,药物清除代谢减慢,用药宜适当减少。

  药物排泄能力下降

  老年人药物清除半衰期延长,肾实质重量减少,血流量减少,肌酐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延长易蓄积中毒(如地高辛、头孢类抗生素等),应根据其肾脏肌酐清除率调节剂量间隔给药,慎用或禁用肾毒性药。

  老年人单一器官系统调节功能下降,多器官系统调节的整合功能下降更明显,所以导致内环境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跌倒、低温症、精神症状、便秘、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等。很多药物通过受体而起作用,老年人受体数量及亲和力均下降,细胞内受体后过程改变,酶活化、信号扩增传导障碍,靶组织反应异常。此外,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下降,如老年人胰岛素受体数目下降,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发生高血糖,使用胰岛素后,肝脏代谢灭活作用下降,剂量掌握不好,易发生低血糖。

  老年用药有六大原则

  目前只有美国、法国、日本等8个国家有老年人风险药品目录,中国暂无老年人高风险药品目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公布每年用药不良反应而致死人数是19.2万人,因此,老年人用药必须遵守六大原则:

  受益原则

  要求老年人用药要有明确的适应证,用药的受益与风险比>1。

  少用药原则(不超过5种药物)

  老年人用药应选择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医生应当了解药物的局限性,衡量药物不良反应危害是否大于疾病的本身;多种疾病抓主要矛盾,选用治疗主要疾病药物;根据患者患有疾病的种类,尽量选“一箭双雕”的药物。另外还要重视物理疗法等非药物疗法。

  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有效剂量。

  择时原则

  注意疾病昼夜节律、药动学昼夜节律、药效学昼夜节律,从而选择合适的时间给患者用药。如利尿剂双克适合早上服用,因为早上蛋白与药结合最多,效果好,还可减少低钾血症发生。

  暂停用药原则

  暂停用药原则是老年病学中最有用的干预措施之一。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在用药期间要随时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暂停用药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处理措施。

  及时停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物控制病情后,应及时停药。感染性疾病、疼痛等症状缓解后应立即停药;抑郁症甲亢、癫痫等疾病疗程结束时应及时停药;而对于高血压、慢性心衰、糖尿病、帕金森病、甲减等疾病需长期用药,但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另外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使用的药物都应及时停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