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健康头条 > 注意!静脉输液容易忽略的6大细节

注意!静脉输液容易忽略的6大细节

2017-12-05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些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或是在搬运、贮存、使用过程中发生碰撞,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漏气造成微生物污染,都可能发生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过程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六个细节,其实稍加注意都能避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都有哪些?

  第一,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

  有些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或是在搬运、贮存、使用过程中发生碰撞,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漏气造成微生物污染,都可能发生输液反应。

  这就要求咱们在选购药品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保障体系好的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

  第二,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

  配液过程中没有严格履行“三查八对”,对液体外观未仔细检查;或未做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药。

  这就和平时的操作习惯有关了,完全是能够避免的,就看你细不细心,规不规范了,毕竟出了事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液体和患者体温相差过大

  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暑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导致液体温度过凉,使得其与人体温差加大,输入人体可能导致输液反应。

  所以,如果液体瓶子太凉不宜急用,适当升温再用较好。

  第四,输液过程操作不规范

  配药过程中药物浓度过高或给患者输液时滴速过快,都有可能引起输液反应。输液前20分钟应尽量慢滴,切莫求快。

  第五,液体配伍过杂

  一组液体中加入药品种类太多,药物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导致的输液反应同样较为常见。

  如: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可达5-6种之多,肯定是不合适的。

  另外,中药针剂尽量不要和西药配伍混合,即便要用也必须有文献资料作依据。

  第六,警惕这些患者

  输液反应与病情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感染性病人,如患有肺结核、支气管肺炎、上感(包括重感冒合并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肝炎、肺部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疾病的患者,正常人能耐受的液体热原量到这类人群身上,就容易引发输液反应。

  同时,10周岁以下儿童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本身体质较差、免疫力不高,出现输液反应的机率也相当高。所以给这类人群诊治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药物的禁忌症,即便需要输液,也必须要随时关注患者动态,防止突发情况。

  那么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又该如何处理呢?

  其实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我们也常常提到,可以分为六类。下面再给大家做一个梳理,一起来巩固巩固:

  发热反应

  常因输入致热物质(死菌、游离菌体蛋白、药物成分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而引起。

  主要表现

  寒战、发热(轻则38℃左右,重则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治疗措施

  1、轻者减慢滴注速度,注意保暖,重者停止输液,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2、出现输液反应早期可给患者皮下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0.3-0.5ml,或用苯海拉明50mg或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

  3、反应较重者,可用地塞米松5-l0mg加入20ml20%或2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推注,或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静滴。

  4、对有胸闷、憋气和呼吸困难的病入,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出现烦躁不安时可肌肉注射安定15mg或苯巴比妥钠0.1g。

  血清样反应

  通常于用药7-l0d(速发型1-48h)内发生。

  主要表现

  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短暂性蛋白尿、血流加速等,严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脑水肿和喉头水肿,如不及时抢救亦可致命。

  治疗措施

  1、立即停止原治疗。

  2、重症者静滴氢化可的松300-400mg,立即肌注氯苯那敏(扑尔敏)l0-20mg或非那根25-50mg/次,待病情缓解后改口服,用量分别为12.5-25mg/次和0.5-1.0mg/次,1-3次/d。

  血管迷走性晕厥

  即俗称的“晕针”。主要因为患者情绪紧张,静脉穿刺的刺激,体位不适(如坐位)等原因引起。

  主要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头昏、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继而晕厥、意失丧识、血压下降、脉搏常缓慢。

  治疗措施

  患者取平卧位,一般经过数分钟症状即可自然消失,如脉搏缓慢低于40次/min可立即肌注阿托品0.5mg和给予吸氧。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