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医药会议 > 药学人员必学:药物警戒

药学人员必学:药物警戒

2017-11-25 来源:药圈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发现药品使用环节的问题,如超适应证、超剂量用药、违反操作规程用药(给药间隔、给药速度、溶解顺序等)及不合理联合等。2012年阿糖胞背儿科事件(抗病毒药阿糖腺昔错误输入)是典型的音似药品致严重后果案例。

  药学人员的你,了解药物警戒吗?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药物警戒,药物警戒可以加强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等等。

  药物警戒的定义

  WHO将药物警戒定义为:发现、评价、认识和预防药品不良作用或其他任何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和活动。

  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内容还包括

  不合格药品;

  用药错误;

  缺少药物功效报告;

  在科学数据缺乏的情况下扩大适应证用药;

  急、慢性中毒病例报告;

  药品致死率估计;

  药物滥用与误用;

  其他:与化学药品或食品合并使用时的不良相互作用。

  药物警戒的意义

  ①加强用药及所有医疗干预措施的安全性,优化患者的医疗质量;

  ②改进用药安全,促进公众健康;

  ③药品使用的利弊、药品的有效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价,促进合理用药;

  ④促进对药物安全的理解、宣传教育和临床培训,推动与公众的有效交流。

  药物警戒的重要作用

  1.药品上市前风险评估,如发现"仙牛健骨颗粒"三期临床试验过程连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确认后责令终止其试验。

  2.药品上市后风险评估,如拜斯亭(西立伐他汀)与万络(罗非昔布)撤市(发现大剂量服用万络者患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的危险增加了3倍)。

  3.发现药品使用环节的问题,如超适应证、超剂量用药、违反操作规程用药(给药间隔、给药速度、溶解顺序等)及不合理联合等。2012年阿糖胞背儿科事件(抗病毒药阿糖腺昔错误输入)是典型的音似药品致严重后果案例。

  4.发现和规避假、劣药品流入市场,如“齐二药事件”。

  药物警戒信号

  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Ⅷ工作组2010年发表的《药物警戒信号检测实用方面》报告中,将信号定义为:

  “来自于某个或多个来源(包括观察性和试验性)的报告信息,提示干预措施与某个或某类、不良或有利事件之间存在一种新的潜在的因果关系或某已知关联的新的方面,这样的信息被认为值得进一步验证。”

  信号来源

  1.被动监测

  自发报告体系(自愿呈报系统)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首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是支撑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主要力量。

  优点:范围广、迅速、时间长;

  缺陷:漏报、难以定量、不确定性。

  2.主动监测

  定点监测和处方事件监测是两种常用的ADR主动监测方法。

  借助信息系统进行ADR信号的提取。

  3.专业刊物发表的病例报道

  WHO编发的《ReactionWeekly》,国内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等多种医药类期刊均有ADR报道。

  信号种类

  药物警戒信号通过评价后,可将事前检出的信号归类为:

  1.确认的信号:有明确的风险,有必要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

  2.尚不确定的信号:有潜在的风险,需要继续密切监测;

  3.驳倒的信号:并不存在风险,目前不需采取措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