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医药科研 > 高考在即,别让这些药物误了人生!

高考在即,别让这些药物误了人生!

2017-10-23 来源:医统天下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市面上这些所谓的“聪明药”,大都是指哌甲酯、莫达非尼等中枢精神兴奋类药,只能在医院凭医师专用处方购买。而且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反而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下降等效果。

  警惕“高考神药”——聪明药

  高考临近,一些所谓“让孩子一夜变聪明”的“聪明药”瞬间在微信朋友圈里刷爆。有些家长们听信谣言,期望孩子高考能超常发挥,也想买点“神药”给孩子补补。可是,早有研究表明,这些所谓的“神药”根本不靠谱。

  这类“神药”一般都是神经抑制类治疗性药物,主要是针对抑郁症、嗜睡症和多动症等特殊疾病,需按医嘱服用的药物,带有一定的兴奋剂作用,对增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不大。

  市面上这些所谓的“聪明药”,大都是指哌甲酯、莫达非尼等中枢精神兴奋类药,只能在医院凭医师专用处方购买。而且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反而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下降等效果。

  关于“聪明药”危害的详细内容,请点击下图观看:

  《千万警惕“聪明药”,小心吃了变智障!》

  补药?可能补出毛病

  高考期间,部分不良商家开始宣传其保健品有着各种虚假夸大的功效,诸如“改善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提高智商”……但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称,“国家从来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

  网上还有很多EPA、DHA类保健品,喜欢宣传其“直接补脑和提高智力”作用,但是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它们只在神经系统形成的早期有益于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对已经发育成熟的脑并没有可验证的记忆力和智力提升作用。

  消费者要合理使用保健食品。有些保健食品原料不太适合考生使用,且产品有规定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及食用量,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另外,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考生如感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不要盲目食用保健食品,以免延误病情。

  还有些人把中药当成保健品,人参、西洋参、枸杞子、冬虫夏草、灵芝……花费巨资给孩子买来服用。但是,这些毕竟属于药物!不根据个人身体情况盲目使用,不良后果无法预料。

  吸氧?没有症状别随便吸

  近年来,常有家长让孩子吸氧来提高状态。但是,神经康复专家提醒我们,不是所有考生都适合吸氧。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因备考紧张、劳累而出现头晕、乏力、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的亚健康状态考生,可以尝试到医院吸氧,来缓解脑疲劳。

  人体缺氧会出现头晕眼花,殊不知,吸氧过多也会出现头晕、甚至是呼吸困难等症状。近日,山东济南考生小张就出现了这样的症状。高考临近,小张复习更加刻苦,但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小张紧张过度,开始出现烦躁、睡眠不好、头晕等状况。

  小张的妈妈孙女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女士听说吸高压氧可以缓解紧张,于是她就带着孩子去吸氧。“第一次吸了感觉舒服多了。”小张的回忆说,于是他就像着了迷似的喜欢上了“吸氧”,后来还买了些氧气袋,在家里吸氧。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连续吸了几次后,小张又开始烦躁、头晕,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后来到医院检查说,孩子这些症状是‘氧中毒’。”孙女士说。“吸氧确实可能会舒缓压力,但长期吸氧可能会适得其反。”据专家解释,高压氧治疗是有适应症的,像肺功能障碍和部分心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缺氧可以,但对于健康的高考生来说,完全没有必要,长时间过度吸氧,还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紊乱,甚至出现“氧中毒”,表现出胸骨后有灼热感、干咳、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症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