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短缺药品供应保障?
加强监管很重要,建立沟通机制也很重要,但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更加重要!
要从“监督企业补货”转变到“企业愿意主动供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7年9月27日下午,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在北京江苏大厦开展了第九期青年药政论坛,主题为“长效机制解决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国家卫计委药政司参会同志对国内短缺药品政策措施进行了梳理解读。现整理如下:
一、药品短缺形成的主要原因
经过对各地药品短缺的原因汇总梳理,主要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产性因素。如部分药品由于季节性生产、标准变化、企业车间认证改造停产等生产性因素导致的药品短缺。
二是政策性因素。企业有生产条件也有生产意愿,但由于配套扶持政策不完善,企业生产利润不高缺少生产动力。
三是投机垄断性因素。行业内一些不法分子采取囤积居奇、控制原料、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人为导致的药品短缺。
二、药品短缺呈现三个主要特征
在文件制定前期,经过在各地广泛调研,发现药品短缺整体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局部短缺多,全国性的短缺比较少。从各地开展的短缺药品监测结果来看,重合度不高,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医院间品种差别也很大。
二是短缺药品中低价药品相对较多。从整个短缺药品结构来说,价格相对较低的药品占大多数。
三是不同治疗领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问题。医疗机构大多数科室均反映存在药品短缺问题,几乎没有一个治疗领域是完全不存在短缺问题的。
三、从国外应对药品短缺的经验做法来看,政府都以不同形式进行了
不同程度的介入干预
短缺药品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项针对欧洲300家医院药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9%的药师面临着药品短缺问题,其中63%的药品短缺频率为每周或每日,73%的药品短缺问题逐年恶化,44%的急救药品面临着常规短缺。面对短缺药品,各国政府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不同程度的介入和干预,如美国政府采取了同药品生产企业合作改进质量、要求生产企业增加产量、加快药品注册审批、放松进口监管等措施;加拿大具有完善的短缺药品强制性报告制度和分级应对处理机制;英国要求生产企业在短缺药品退出前必须向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进行申请和协商等。
四、我国在保障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方面的
探索实践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食药监总局等相关部门,在推进低价药供应保障、实行药品分类采购、试点实施定点生产以及开展短缺药品监测快报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系统解决我国的药品短缺问题,构建国家层面系统的制度措施积累了经验。
在听取行业意见、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家卫计委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工商总局、食药监总局9个部门,联合起草了《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4月18日在中央深改革组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国务院同意,6月27号该文件直接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五、《实施意见》重点任务
(一)
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
1.合理布局监测哨点
在合理布局监测哨点方面,国家卫计委曾于去年要求各省选择不少于15个医疗机构作为监测哨点。目前,各地在不少于15个哨点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环节的哨点数量。同时扩大监测范围,从使用环节向生产、流通环节向上延伸,逐步实现短缺药品信息监测环节的全覆盖,目前很多省份的监测范围已经覆盖了部分商业流通企业。
2.建立健全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
一是合理界定临床必需药品短缺标准,建立国家、省两级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
二是根据清单内药品短缺原因、短缺程度、影响范围等情况,及时启动国家或省级应对机制,定期公布相关信息,地方能解决的省里协调解决,地方难以解决的由国家出面协调。
三是集成多源监测大数据信息,分步实现相关信息联动和共建、共享、共用。
3.强化综合监测预警
从国外应对短缺药品的经验来看,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及时,甚至事前预防是应对药品短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在监测预警方面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一是实行短缺药品监测信息每月零报告制度,完善监测指标,提高监测效率;二是指导地方各部门及时分析、处理和上报监测信息,建立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机制;三是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由于药品从生产到医疗机构使用会有一个周期,因此对短缺药品制剂、原料药生产企业采取停产备案报告制度,当企业有了停产的想法或者计划必须提前备案,以便政府部门及时处理应对。下一步,将推动建立国家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平台。这将会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生产流通环节、社会公众都可以到平台上汇集信息,这个平台下一步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建立分级联动的应对机制
该机制包括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
国家层面的机制主要围绕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开展短缺药品制剂及其原料药生产供应保障能力的评估,研究完善相关重大政策和制度,加快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推进采购统一标准,统筹好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以及国家、省两级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平台建设。
在省级层面,主要是综合评估本辖区内的短缺药品信息以及应对建议,强化省、地市、县三级监测,及时分析处理上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药品短缺相当一部分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引起,甚至有的同一个县里面,每个药品在这个医院短缺,在另一个医院充足。这类问题应当由县级层面进行供需对接、协商调剂,如果由市里或省里再协调难以保证第一时间的保障供应,效率较低。因此每一级政府都压实责任,完成好自己的责任任务,本级内能解决的先解决,然后同步上报,国家层面将精力集中在由于如停产等因素引起的真正短缺的问题上。
(三)
实行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类精准施策
第三项重点任务措施是实行六类精准施策,基本上覆盖所有短缺性因素的应对。
收纳。
健客价: ¥125家庭保健药箱专为家庭使用和医生出诊设计,具备实用、美观、整洁、方便的特点。
健客价: ¥73活血止痛膏(余良卿号):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用于筋骨疼痛,肌肉麻痹,痰核流注,关节酸痛。 永龙正红花油:消炎消肿、止血止痛、心腹诸痛、四肢麻木、风湿骨痛、腰酸背痛、扭伤瘀肿、跌打刀伤、烫火烧伤,蚊虫蜂咬、恶毒阴疽。
健客价: ¥29.9云南白药创可贴: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用于小面积开放性外科创伤。 健客家庭药箱:可存放一些常用药品及简单急救包扎用品。 感冒灵颗粒: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麝香壮骨膏:镇痛,消炎。用于风湿痛,关节痛,腰痛,神经痛,肌肉酸痛,扭伤,挫伤。
健客价: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