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名医沙龙 > 71岁日本医生的选择:到中国行医

71岁日本医生的选择:到中国行医

2017-08-02 来源:医学界智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金英利一直读到2014年博士毕业,毕业之后她并没有返回韩国,而是选择留在了中国工作,她希望在中国能够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

  藤泽茂子女士今年71岁了。2015年8月,她选择独身一人来到中国,加入了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的康复团队担任康复治疗部总监。

  身为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物理治疗系前主任,藤泽茂子是日本最早期物理治疗的奠基人之一,她还曾担任日本庆应大学康复科主任,在庆应大学康复中心从事临床康复工作25年。在她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她还为中国的康复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曾先后派20余名康复治疗人员赴日本留学,藤泽教授均承担了重要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对我来说选择到中国工作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藤泽茂子教授说,“以前我供职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的时候,参与到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工作,当时在中国的北京、西安、南宁等地从事一些与康复有关的工作,也到过柬埔寨等国家,在中国最长曾工作过两年,因此我对在别的国家工作并不陌生。”

  在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藤泽茂子教授并不经常参与到直接对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她做的更多的是教授和指导医院的康复治疗师们。北大医疗康复医院作为一所成立还不满两年的医院,康复治疗团队也都是新组建的。藤泽教授在医院工作的第一年,她把宣讲内容做成PPT课件,向医院的康复团队讲解康复的基本内容,也介绍日本是怎么做康复的,她的工作主要以培养康复人才为主。

  经过一年的共同工作,藤泽教授现在欣喜的看到和她差不多同一时间加入医院的那批康复新人的成长,现在大家每天在越来越自信的投入工作,现在也不再像第一年时那样主要以藤泽教授宣讲为主,而是大家自己寻找各自领域内的新知识共同分享。“大家都很积极主动,分享的论文水平也很高,看得出来他们进步的非常快。”

  “要成为一个好的康复治疗师,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有一颗温暖的心。”藤泽教授说,“在康复中病人的康复积极性非常重要,而病人的心理往往是沮丧、消极、痛苦、绝望的,作为康复治疗师,要有温暖的心和工作的热情,鼓励病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康复治疗中。”

  对于中国的康复行业现状,藤泽教授表示就她看到的情况,中国也有一些很先进的康复机构和康复技术,这些先进的康复机构水平能够与国际水平比肩,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的康复医疗水平应该是非常参差不齐的,差距很大。

  对于康复的理解,藤泽教授认为康复主要是针对那些由于外伤或者疾病导致的一时或永久的功能障碍,或是老年人的一些退行性病变,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所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医疗工作。藤泽教授特别强调,为了提高这些病人或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康复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需要的是包康复治疗师在内的一整个团队,还有医生、护士、营养师、社工等。

  藤泽教授介绍,康复在日本很早就纳入了医疗保险系统中,日本从疾病的急性期,在重症监护室里就已经开始开始康复治疗了,日本的大学附属医院一定会有康复部,除了综合医院的康复部,还有很多专业的康复医院,可以说凡是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几乎100%的都会进行康复治疗。

  谈到中国康复医疗的问题,藤泽女士还指出由于中国的康复人才短缺,建立了很多康复治疗师的培训机构,她觉得应该有一个教学评估机构来评价这些学校的水平。“如果要把康复专业搞好,首先要能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所以首先要能提供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机构,并统一教学机构的专业水平,以前中国的康复师要拿到专业水平的研究生资历还要到国外去年,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有所改善,希望中国也能建立起培养高水平康复人才的教育机制。”

  藤泽教授还谈到了康复治疗师在日本的医疗系统中的收入,她表示在日本的公立医疗系统中,收入的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医生—药剂师—康复师—护士。她解释道,日本不同行业的收入构成,有一部分是基于你从事这项工作需要进行的教育年限,教育时间越久,说明投入越多,而药剂师的教育年限是6年,所以收入也排在康复师前面,对于护士来说,虽然排在康复师之后,但护士有加班和夜班的补贴,所以实际的收入有时候也并不比康复师少,在日本,康复治疗师就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藤泽教授与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的合同是一年一年签订的,不久后她第二年的工作合同也要到期了,至于合同到期后会如何,她说:“会如何呢?我也在考虑到时候怎么办好呢。”

  藤泽茂子教授并不是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唯一的外国人,在中医康复部还有一位韩国籍的针灸师,金英利女士目前在医院承担针灸治疗的工作。

  金英利也是2015年加入北大医疗康复医院的,在她小时候,她的父亲经常给她讲中医的故事,这让她从小就对中医有了浓厚的兴趣。2004年她高中毕业后,专程来到中国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针灸。因为语言的不通,在中国前两年的时候金英利倍感煎熬和痛苦,但她一直坚持了下来。“我一直想过了语言这关就好了,这个信念支持我坚持了下来。”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金英利一直读到2014年博士毕业,毕业之后她并没有返回韩国,而是选择留在了中国工作,她希望在中国能够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

  在中国十余年的求学生活,使得金英利的中文讲的非常流畅,尽管还有着外国人特有的口音,但有些患者已经会把她当做中国人了,还有些患者在金英利为他们扎针一个多月,才会问她是哪里的人。

  尽管是个外国人,金英利还是迅速的融入了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她说:“因为我是个外国人,刚加入的时候还怕会给大家添麻烦,但大家对我帮助很多,我就想能一直呆在中国就好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