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医药会议 > 苏皖大咖齐聚一堂 共话三医联动新实践

苏皖大咖齐聚一堂 共话三医联动新实践

2017-07-14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上海于2011年启动了家庭医生制度试点,目前全市签约常住居民1050万人,占人口总数45%。2015年启动了“1+1+1”签约试点,在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预约优先就诊,通过家庭医生优先转诊。

  新的探索,新的实践,三医联动正迎来新的模式和方法。

  苏皖自古一家。在医改方面,江苏安徽两省始终扮演着先行者和探索者的角色,两省同时成为首批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安徽天长、江苏启东被列为全国医改示范县。

  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县(区)市论坛在安徽池州举行

  7月7日-8日,《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县(区)市论坛走进安徽池州,举办苏皖峰会,江苏安徽两省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管理者、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围绕三医联动、医保支付改革、医联体建设、等级医院评审等当前热点话题展开探讨、激辩。

  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江苏省医院协会会长黄祖瑚、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鲁超共同主持了上8日上午以三医联动为主题的主论坛。

  上海:做实家庭医生制度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做了题为《重构分级诊疗体系:探索与体会》的报告。他分析了英国、美国的经验,认为构建社区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必须做好以下四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做好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邬惊雷认为,目前中国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各级医疗机构功能不清、定位分工协作机制不全,大小公立医院扩张造成对人才的“虹吸现象”,患者缺乏到基层就医的动力,医院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滞后。

  上海搭建了推行分级诊疗的制度框架,“做实家庭医生制度作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基本路径”。邬惊雷说,上海严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目前已经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加强短缺资源建设,由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社区卫生中心构建全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为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

  上海于2011年启动了家庭医生制度试点,目前全市签约常住居民1050万人,占人口总数45%。2015年启动了“1+1+1”签约试点,在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预约优先就诊,通过家庭医生优先转诊。

  为保障家庭医生制度落地,上海设计了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法制度。第一,每年为远郊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定向培养100个本科学历全科医学生。第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四证合一。即全科医生在招录时同时进行研究生考试,三年毕业后,规培合格,医师考核合格,研究生学历、学位合格。第三,对全科医生高级职称实行单独晋升,不跟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合并;第四,对中高级职称进行大幅度调整,社区高级职称最高可达10%,中级职称可达45%。第五,把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复旦、交大、同济教学基地,让骨干医生参与到大学学科授课和带教。第六,通过上海卫生发展基金会,每年组织数十位优秀全科医生到国外进修。这些措施无不提高了全科医生的社会美誉度、认同度。

  此外,上海还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综合改革,规范服务项目、标化工作量,启动薪酬改革,试点并推广签约服务费。建立医保与价格联动机制,完善社区用药政策。

  邬惊雷特别强调了上海通过信息化推进分级诊疗落地的措施。上海打通了全部公立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社区、二三级医院的信息系统都接入上海市信息中心,而信息中心又和人口网、医保网、信息网连接。医院门诊、出院统统信息化后,政府部门就可以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行进考核、评价、监督,市长可以在任意时间了解全上海16个区2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情况、处方情况。同时也可以时事了解各二三级医院的就医、运行、费用情况,以此作为分析医院效率和医保支付的依据。

  通过信息系统,政府部门可以履行领导、保障、管理、监督责任,集中抓好宏观管理;对病种、手术费、效率指标进行公示。办医主体受政府委托,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将二三级医院对社区、家庭医生支持情况纳入医院评价和院长绩效考核。而医院院长则可以落实号源、住院床位,支撑社区,设立专门部门对接社区,并鼓励专科医生到社区平台指导、执业。

  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管理者、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三医联动

  江苏:完善药品供应保障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医改办副主任李少冬谈了分级诊疗与三医联动的关系。他重点介绍了江苏省完善药品供应保障的做法。目前,江苏省部分地区把用药自主权交给基层,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做到按需配备药品。同时,江苏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华各级医疗机构用药监管。他特别建议,由中央政府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目录内药品价格的谈判、集中采购。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医疗机构药房和社会药店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药品处方费制度。

  他还强调要大力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此外,可探索以医联体为单位,对医保费用实行金额“总控”。

  安徽:构建县域卫生新格局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赵东对安徽构建县域卫生新格局的做法做了介绍。在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础上,安徽探索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业,建立以利益为纽带、以医保基金为杠杆、以规范诊疗服务为支撑,医防对接、协同联动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为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全面健康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赵东表示,改革中,安徽充分认识到县级医院院长是抓县域改革的关键少数。当前改革的关键是公立医院机制转换,在破除以药补医的同时,要“腾笼换鸟”,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实现三医联动。院长们投身改革、研究改革、积极推动改革,对于机制建设至关重要。

  他表示,安徽在打造整合型县域卫生服务新模式方面做了四点创新。

  一是以纵向自主整合、横向竞争互补、促进医护人员合理流动为方法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网络;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坚持关口前移,狠抓疾病预防,由此构建了预防与救治并重的新格局;三是医联体内“七统一”,大力推进临床路径+按病种付费,以此构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新体系;四是资金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医、防“同向激励”,构建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新机制。

  安徽在一些关键领域突破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县域服务能力。在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用“打捆组团”,县管乡用,同时创新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全省一体,余缺调剂。在此基础上,开展等级创建,提升医院等级和信息化水平,以此提升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苏州:三个“531”探索新实践

  苏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谭伟良介绍了医改“苏州新实践”。近年来,苏州市通过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健康卫士“531”行动计划补供给侧短板;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补制度短板;通过机构协同补体系短板。这些措施实现了综合性医院向急诊型、数字型、协调型、手术型、研究型、人文型医院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高危筛查、规范诊疗能力建设转型发展。

  苏州市通过机构协同补体系短板

  在卫生行政部门决策者做了宏观解读后,具体实践的医疗机构也分享了各自的做法。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院长朱向明从智慧医疗实践谈了对分级诊疗推进的思考。该院通过智慧医院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使医疗服务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五级一体化的医疗信息、医疗资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进一步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高社区等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珩分享了医院H-ERP系统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她表示,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较高境界,是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的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HERP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的统一协调管理来实现对医院人、财、物各项资源的计划、使用、协调、控制、评价和激励,从而确保医院健康、平稳的经济运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