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针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绩效考核地方性办法出台啦!
近日,《北京市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出台,全市119家医院被纳入到全新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当中。
市卫生计生委钟东波副主任指出:北京市开展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工作,既是加强公立医院财务与预算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配合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还是加快补短板,促进公立医院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推力,更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大探索。
经济管理绩效考核有多重要?
医院财政补助、职工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这些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项目,都和经济管理绩效考核挂钩,而且在北京市医管局和各区卫计委对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中会得到体现。
经济管理绩效考核是什么?
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分为定性考核指标与定量考核指标,总分100分,定性指标占比40%,定量指标占比60%。
定性指标主要考核经济管理过程,主要用于诊断绩效考评结果反应出的管理问题和原因,以便持续改进财经工作。图片来自新京报
定量考核指标考核经济管理结果,反应医院经济运行整体状况。图片来自新京报
其中定量指标与医护患者关系更为直接一些,人力成本、床位周转次数、门急诊次均费用、耗材费用等均在本次考核范围之内。
经济管理绩效考核有些啥亮点?
医务人员薪酬有了考核标准!
每百万元人力成本服务量在运行效率中占8分,人力成本的衡量标准是服务量/人员支出(百万元),百万元人力成本服务量由高到低排名,前20%的得8分,排名20%以后的,每增加10个百分点扣1分,排名80%以上的得0分。
也就是说,如果低于8分,说明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太低,薪酬水平过高,如果高于8分,则说明医务人员效率高,薪酬水平却低于平均水平。
这一标准的出台意味着医务工作者的薪酬水平可以得到公正对待,平衡提高薪酬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医院精简行政后勤部门,拒绝“闲人”,提高整个医院的人力成本运营效率。
床位周转次数加快能加分!
床位周转次数在运行效率中同样占了8分,该指标反映了医院床位使用效率的指标,即出院人次数/平均开放床位数,床位周转次数由高到低排名前20%的得8分,排名前20%-30%的得7分,排名30%-40%的6分,排名40%-50%的5分,排名50%-60%的4分,排名60%-70%的3分,排名70%-80%的2分,排名80%以上的0分。
这与国家倡导的日间手术,控制医疗费用的大方向相吻合。
门急诊费用、住院费用过高均要扣分!
门急诊次均费用在患者费用中分别占了5分,反映医院门急诊患者费用水平。如果医院计算分值低于5分,则每高出平均值5%扣0.5分,扣完为止:
高于平均值0%-5%得4.5分;高于平均值5%-10%得4分;高于平均值10%-15%得3.5分;高于平均值15%-20%得3分;高于平均值20%-25%得2.5分;高于平均值25%-30%得2分;高于平均值30%以上得0分。
出院病人例均费用在患者费用中占了4分,反映医院住院患者费用水平。如果医院计算分值低于4分,每高出平均值5%扣1分,扣完为止:
高于平均值0%-5%得3分;高于平均值5%-10%得2分;高于平均值10%-15%得1分;高于平均值15%以上得0分。
这意味着,患者就医支出的费用将会对医院绩效考核产生影响,合理控制患者支出费用对医院来说才是上佳之选。
据悉,2017年5月起北京市正式开展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工作,6月份进入常规月度监测,8月底,北京将组织组织专家对市医管局和各区卫生计生委所属医院的考评结果进行抽查,同时,汇总编制全市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总报告,提出整改建议,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