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名医沙龙 > 宋海庆教授专访:浅谈脑卒中的血管内治疗

宋海庆教授专访:浅谈脑卒中的血管内治疗

2017-05-20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目前许多血管内治疗相关研究均以ASPECTS评分作为标准进行患者筛选,请您谈谈该评分对于患者评估的意义?

  5月19日,在2017年中国脑卒中大会的脑卒中急诊血管内治疗论坛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宋海庆教授带来题为“急性血管内治疗的多学科合作”的精彩报告。会后,医脉通小编就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相关问题采访了宋教授。

  医脉通:目前许多血管内治疗相关研究均以ASPECTS评分作为标准进行患者筛选,请您谈谈该评分对于患者评估的意义?

  宋海庆教授:ASPECTS评分目前在很多临床研究中都有使用,特别是血管内治疗研究,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快速判断缺血程度及影像上损害反应的评分方法。如果是一个描述性的影像结果,可能对于做研究、做量化的这种干预是不充分的。如果能够做成一个很好的评分,这种评分可以推广到全世界,所有急诊做干预的医生都能使用,还能快速的做出决策,这是非常好的。而ASPECTS评分恰恰是为我们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医脉通: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

  宋海庆教授:并发症其实分两种,即疾病本身的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直接跟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最主要的是,我们进行血管内治疗时都希望把血管打通,但是脑血管很特殊,如果时机和操作技术掌握不好,可能会给病人带来损伤,包括血管本身的损伤。此外,严重时可能会出血,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并增加患者死亡率和不良预后的情况。

  那么最重要的可能是很好的筛选病人,一定要筛选那些最适合做、相对获益大、风险小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进行筛选,包括一些临床影像评分,以及更精准的影像检查,比如现在核磁共振有很多新的序列,CT也有很多灌注和血流的一些评价。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医生的诊断水平,医生一定要有充分的训练,有经验的医生能减低并发症,可以把并发症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这是与血管内治疗最相关的。

  医脉通:对于血管内治疗术后的患者,应当如何进行长期随访?

  宋海庆教授:患者的随访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手术还是治疗方法,其疗效不能只看手术之后马上出现或者一周两周的,很可能有的病人都要随访很多年,比如SAMMPRIS研究随访了5年以上。我们观察治疗或干预有效或无效,至少要随访90天。所以从随访角度来讲,一定要建立很好的患者后期管理人员的队列,患者定期回来复查或者通过电话等各种方式随访,当然也会用到一些临床评价工具。我们现在评价疗效、复发、死亡,以及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都会使用一些评价工具,比如mRS评分,是非常方便的,通过面诊或者电话都可以进行很好的随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