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行业动态 > 重视医生过劳死,要有制度安排

重视医生过劳死,要有制度安排

2017-05-17 来源:医疗人脉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医改一定要发挥医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释放医生的能力。改变单位人的身份,让医生以自由人身份做事凭本事吃饭!

  重视医生过劳死,要有制度安排

  2017年5月10日,临沂市平邑县中医院一名80后的外一家科副主任彭英雨突发疾病猝死。

  5月6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在读的冯博士下班后在家猝死,83年出生,年仅34岁。

  4月21日,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杜勇,在加班抢救一名车祸病人时,不幸昏倒在手术台上,虽经全力抢救,但仍离开了人世。

  这些仅仅是今年发生的!从这些不幸的报道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医生过劳死。倒下的他(她)们都是青壮年、都是医院的主力、都有长时间工作的特点。我们在建议广大医生爱护自身健康的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减少医生过劳死的发生。但是仅靠建议和呼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关部门还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才会真正减少悲剧的发生。在出台管理制度之前,我们先看看医生的工作状况吧!

  医生的劳动现状不容乐观

  医生的工作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工作任务繁重。要上门诊、要管病房、有大量的医疗文书书写、还有继续教育、论文、课题等等。别的不说,面对大量的病人就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据卫计委公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诊疗人次76亿;2015年诊疗人次77亿;2016年的诊疗人次尚未公布。尤其是在大医院门诊医生一天看个70、80号那是稀松平常,有些医生一个上午要一百多号要看。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简单数字,有时候一个病人你要花几十分钟给他解释为什么要进行相关的诊断治疗。这么多人需要一一告知你能想象么?一天、两天可以坚持,长期如此铁打的人也受不了。当然作为公立医院的医生,尤其是基层的医生还会有大量的社会性工作需要承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等也不输大医院的医生;

  二是正常休息难以保障。不像大多数行业人员那样享有正常的周六、周日和节假日。因为医生有名目繁多的值班安排(夜班、一线班、二线班、备班、行政班、应急班等等)。而且医院一有事情时随叫随到,毕竟人命关天呀!据2015版《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数据,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远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而不少三级医院高达91.81%的医师需要加班工作。而在基层由于公共卫生工作大量的开展,基层医生的休息情况也难以保证!也就是说,医生加班是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常态化了!

  三是精神压力大。压力大一是来源于工作本身。医生负责的病人的生命,任何一点失误都会给病人带来危害,而医学又不可能完全避免这种伤害的发生。加上现在社会医患关系恶化,医生行医是如履薄冰。压力另一方面来源于竞争。不管是业务能力之间的竞争,还是职称晋升之间的比拼都让医生在工作之余,要持续地学习、长期的充电。在这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行业里,不进则退!

  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心理压力大等种种问题,是导致医护人员猝死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短时期内很难,但是一定要有所作为,否则倒下的医生会越来越多!该怎么办?

  采取措施,控制医生的工作量

  防止医生过劳死,前提条件是控制医生的工作量。说实在的,现在的医生工作量确实比较大。有个经历,想必不少临床医生都有。就是上门诊的时候不太敢喝水,避免上厕所耽误病人看病时间,因为病人实在是太多了!而有关部门又不对医生工作量进行控制,反而有意无意地以工作数量来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这样一来,医生们只能坚持上岗了!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港澳地区,医生的工作量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一是有比较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病人先到社区签约的家庭医生处诊治,有需要再由家庭医生将病人转到医院。而不是向国内一样,病人满天飞,病人愿意到哪就到那!二是规范可行的预约制度。病人需要就医都是要预约的(急诊另外,是否急诊由医生判断,不是由病人及家属自我判断),通过预约可以有效控制就诊人数。不预约,医生可以拒绝提供服务。国内只要到医院挂上号就能看病!

  工作数量控制好了,医生的工作强度也会下降到一个合理水平,他们的劳动休息的权力也会得到保障。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

  改变医生单位人的管理制度

  医院的考核体制里面重要的三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现在医生属于医院,所以从考核角度来看,医生也必须多看病考核成绩才会高,收入才会有保障。另外国内医院以公立医院为主,大部分医生也在公立医院执业。而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有限,为了维持医院正常运行,医院要吸引大量病人就医以获得利润。而医院的医生数量是相对固定的,病人无节制的增长,只能牺牲医生的利益。这样一来医生感觉更累了!

  医改一定要发挥医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释放医生的能力。改变单位人的身份,让医生以自由人身份做事凭本事吃饭!其次是打破强加在医生身上的枷锁,允许医生自由执业。为什么多点执业现在还需要备案,其实还是政府不肯放权。就像你拥有驾驶证,难道在上海可以开车,到南京开车还要到有关部门去备案?然后改变现有的医生执业模式。不一定要全职执业。可以参考欧美的全职执业、半执业、兼职执业情况。到那时,医生干活养活自己,不再是单位旱涝保收了!还要建立符合医生特点的薪酬制度。医生工作性质,决定了投入大、风险大,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收入来维系的话,人才流失就不可避免。从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从业的仅仅10万人左右就可以想象现在人才流失多么严重。为什么,抛开医患关系、劳动强度等不说,国内医生酬薪不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在自由行医的前提条件下,医生自己,酬薪有市场决定;在公立医院行医也要有一个合理收入水平。制订一套符合医生行业特点的酬薪制度已经刻不容缓了!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