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名医沙龙 > 郭晓蕙教授:糖尿病治疗惰性及应对对策

郭晓蕙教授:糖尿病治疗惰性及应对对策

2017-05-09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临床治疗惰性可以定义为糖尿病患者未能及时开始或强化治疗,而及时开始或强化治疗很可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治疗惰性并非全新话题,自2000年左右逐渐受到关注。而真实世界糖尿病治疗惰性广泛存在。

  在2017年北大糖尿病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郭晓蕙教授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惰性问题进行了相关报告。以下为详细内容:

  什么是治疗惰性

  临床治疗惰性可以定义为糖尿病患者未能及时开始或强化治疗,而及时开始或强化治疗很可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治疗惰性并非全新话题,自2000年左右逐渐受到关注。而真实世界糖尿病治疗惰性广泛存在。

  郭晓蕙教授结合相关证据表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后增加一个口服药及开始强化治疗所需时间均不理性。尽管指南有明确推荐,但联合治疗延后的情况仍然常见。

  治疗惰性在高龄和病程较长的病人中更易常见。在中国治疗惰性同样存在,胰岛素其实延迟。来自中国的研究数据显示,近一半病程超过10年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仍仅用口服药治疗。

  糖尿病治疗惰性带来的危害

  有研究显示,按照HbA1c<7.0%计算,欧洲人群的总体达标率为62.6%,中国人群达标率为35.3%。全球范围内血糖控制不佳部分是由于治疗惰性导致。

  研究分析显示,治疗惰性导致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增加。与不存在治疗惰性的患者相比,存在治疗惰性(定义为使用两种口服药且HbA1c≥9%超过3个月仍未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易发生微血管病变。

  导致糖尿病治疗惰性的原因

  医生和患者的原因均可能导致治疗惰性。医生可能对强化治疗有所抵触,原因可能包括不愿意无症状患者增加治疗、缺乏基础设施及对较新治疗缺乏信心等;患者可能对增加另一种治疗有所抵触,原因可能包括对可能的并发症缺乏认识、不能坚持生活方式调整和治疗、惧怕低血糖发作和体重增加等。

  郭晓蕙教授同时分析了患者对胰岛素依从性的有利和有害因素:

  如何改善糖尿病治疗惰性

  应对治疗惰性的简单模型可以总结为:建立“可行”的HbA1c目标(ADA目标<7.0%,AACE目标为≤6.5%)→建立达到HbA1c目标的时间表→为了达到HbA1c目标公开展示患者进步。

  现行指南也明确规定了降糖治疗的目标、方式和时间以改善治疗惰性。如指南提到,单药治疗约3个月后未达到HbA1c目标,开始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如果两联治疗约3个月未达到HbA1c目标,开始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如果三联治疗约3个月后未达到HbA1c目标,对于(1)接受口服药物联合的患者,转为基础胰岛素或GLP-1RA治疗,(2)接受GLP-1RA治疗的患者,追加基础胰岛素,(3)接受优化调整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追加GLP-1RA或餐时胰岛素。

  医生辅助工具、结构化的糖尿病教育均能帮助改善治疗惰性,增加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血糖达标率。早期联合治疗也为解决治疗惰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