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行业动态 > Jawbone清仓UP系列手环 转向健康医疗市场来求生

Jawbone清仓UP系列手环 转向健康医疗市场来求生

2017-02-07 来源:移动医疗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投资机构方面也不会对这些情况置若罔闻。尽管Jawbone还是能不停地从机构身上获得融资,但与此同时,它的估值也在不断下降。

  几番挣扎后,Jawbone又开始向一条新的道路前进——它们似乎不再打算出售消费级的智能手环,而是将客户群体定在了企业端,尤其是医疗企业或者诊所等。

  包括TechCrunch在内的几家外媒都报道了这一消息,当中表示,两条业务线的利润差异是Jawbone主动求变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始终难以赚钱的Jawbone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让人意外的选择。

  1999年,Jawbone的前身Aliph由HosainRahman和AlexanderAsseily创办;2011年,这家公司发布了UP系列的健康手环产品。在当时,可穿戴设备的风潮正逐渐向全球蔓延,而Jawbone也乘着这股东风成为了可穿戴设备的领军品牌。现在它决定正式退出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市场。

  自创立至今,它们已经完成了13轮融资,融得的资金总额合计达到了9.83亿美元。Jawbone的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6年2月,当时它们从一系列的投资机构手中接过了1.65亿美元。

  在成立近20年后,Jawbone的产品已经失去了对于市场的吸引力。在主打的手环产品上,当竞争对手已经推出了五花八门的新功能时,Jawbone的手环依然在原地踏步。消费者们自然也渐渐不会为此买账。市场调研机构IDC在2015年12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的可穿戴设备品牌中,Jawbone的市场份额不到3%,前五不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对于Jawbone来说已然是奢望。

  而投资机构方面也不会对这些情况置若罔闻。尽管Jawbone还是能不停地从机构身上获得融资,但与此同时,它的估值也在不断下降。在完成了1.65亿美元的融资后,Jawbone的估值为15亿美元,比上一轮融资时的估值30亿美元下降了一半。

  在公司发展整体惨淡的大背景下,围绕着Jawbone的负面新闻更是一个接一个的出现。

  2016年5月,外媒报道,Jawbone减慢了其智能手环的生产速度,并且将自己的库存全部卖给了一家第三方经销商。同年9月,Jawbone喊停了与其云服务代理商NexRep的合作,一封NexRep的内部邮件称,Jawbone的经济状况已经跌至谷底,它们甚至给不出合作费用了。今年1月,外媒称,Jawbone的员工薪资发放推迟了1个月时间;而公司的首席财务官JasonChild也已经从公司离职。

  作为Jawbone的老对手,Fitbit也不忘在它们落难时踩上一脚。2016年12月底,Fitbit宣布撤销其在一年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所提交的,认为Jawbone侵犯自身专利权的申诉。Fitbit方面表示,这是因为它们认为“其竞争对手Jawbone正面临破产”。对此,Jawbone方面只能表示,公司没有提交破产的规划。

  与此同时,Fitbit也在寻求收购自2016年8月份起就希望出售的Jawbone。在圣诞节前后,Fitbit方面曾经提出了一个报价,但这个价格远低于年初融资时的15亿美元估值,因此双方的谈判很快破裂。尽管随后Jawbone放话称,已经找到了新的投资者,但这番话的真实性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几乎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改变业务模式是Jawbone仅剩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在新的方向上,Jawbone也许可以和向健康管理公司Omada这样的初创企业学习,将自己所有的用户数据更好地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

  一个接近该公司的消息源表示:“假如你构思好了一家消费电子业务,那么它的利润率可以达到30%,但是一年一度的产品发布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每年的产品发布会都像是一场赌博。而在一些其他领域,例如Omada所在的健康领域,边际收益率则可以达到100%。这是完全不同的经济学,每家可穿戴公司都将面对这样的问题:是继续坚守利润率不断收窄的可穿戴市场,还是进军需要前期做大量固定投入,但是能够产生难以置信回报率的医疗和服务行业?”

  Jawbone的窘境折射出的是可穿戴设备在消费级市场的衰落,在智能手机面前,可穿戴设备始终扮演着炮灰的角色,它们从未真正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一个产品。虽然这并不代表消费级健康追踪器的市场已经走向衰落,但是显然这个市场目前缺乏增长动力。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