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新京报》报道,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些普通民宅里,每天大量生产假冒名牌调料,太太乐、李锦记等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这些假冒劣质调料流向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福建、山东等全国多地。
这条新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多人不禁开始担心自家调料的真伪。为此《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教大家如何远离劣质调料。
你吃的可能是假酱油
2016年11月底,《新京报》记者进入独流镇展开调查。当地造假者介绍,酱油造假非常简单,拿工业用盐、自来水、色素和食品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勾兑即可。
在造假现场记者看到,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甜蜜素、味精,以及长舟牌“高级精制盐”杂乱摆放。”这些假冒劣质酱油贴上标签就成了海天、李锦记等名牌酱油。
除了酱油,还有十三香。据知情人士透露,与独流镇临近的王口镇有大量瓜子加工企业,加工瓜子要用八角、花椒、小茴香等调料浸泡,用过的调料专门有人回收,晾干后粉碎成末,以每斤两元的价格卖给调料造假者,再经过简单加工和灌装,一包假冒伪劣的王守义十三香就炮制成功了。据曾在回收窝点工作的工人介绍,一人一天能磨1吨调料废料。
天津独流镇七堡村一造假窝点,打假人员在此查获大量假冒“十三香”的成品、半成品。(图:新京报)
据当地多位人士透露,独流镇造假窝点至少有四五十家,保守估计,独流镇每天约有50万假调料产值,每年产值以亿元计。这些假冒伪劣调料的外包装和真的一模一样,通过手机扫条形码和二维码均能扫出相关内容,让人难辨真假。
伪劣调料会危害健康吗?
报道一出,迅速发酵。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已派人员赴天津现场督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回应,已责成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人立即向市政府报告,并商请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彻底整治制售假冒伪劣调味品问题。
震惊之余,很多人担忧这些假冒调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伪劣调料可能存在3个食品安全风险:
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甜蜜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目录里的添加剂对人体无害,但在制作假调料时很有可能滥用。
使用非法添加剂,比如拿苏丹红、罗丹明等工业染料给劣质调料当“胭脂”,也对身体有害。
使用非食用物质,比如记者调查发现的工业用盐绝对不该成为食品原料,对身体可能有一定伤害。
“不过,消费者也不用过于担心。”朱毅表示,好在调味品吃的量不太大,不必焦虑健康损害。食品安全博士钟凯也说,毕竟是调料,用量实在太少,量效关系达不到,健康危害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尽管调料对健康的危害可能有限,但专家们表示,这种造假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应该严厉打击。
教你辨出优质调料
假冒伪劣产品往往流向小超市、小卖部、农贸市场等,规避它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大超市买,进货渠道有保障。要想选出优质调料,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酱油
看泡沫
要判断酱油的质量,可轻轻晃动酱油瓶,看看摇出的泡沫,质量好的泡沫比较均匀,而且不易散去。
质量差的酱油产生的泡沫大小不一,当停止晃动瓶子,这些泡沫就会快速散去。市场上还存在毛发水酱油,也对身体不利,鉴别方法是:将酱油瓶倒立,再放正直立,毛发水酱油会粘在瓶壁上,留下一片黑色污垢,半天都流不干净。
买醋
观沉淀
首先,看颜色。化学勾兑醋的颜色是色素调出来的,暗淡发乌。质量好的酿造醋或配制醋则有光泽。
其次,观沉淀。勾兑醋中往往能看出有杂质沉淀,甚至能看到浮膜;质量好的老陈醋倒进碗里会“挂杯”,轻轻地转下碗,碗壁上会挂上一层薄薄的醋。
最后,查泡沫。将醋瓶子摇一摇,优质醋在被摇晃后会起泡沫,且泡沫不会一下子消失。
十三香
闻味道
好的十三香味道丰富,除花椒、大料等味道外,还有独特香味。相反,假的十三香则风味较淡,入口有苦味或异味。
专家提示:
大家应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以调味品为例,2016年抽检样品合格率为97.2%,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忧。接下来,有关部门应捋顺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责任,各司其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老百姓要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假冒伪劣食品的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不要一味图便宜,贪图食品外表的光鲜。
洁灵 植物甙功效牙膏(改善多种口腔问题)具有改善多种口腔问题、抑制口腔病菌、降低牙龈直属菌群的功效。
健客价: ¥35.8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健客价: ¥93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健客价: ¥58调节肠胃,促进吸收, 提高免疫力, 防止尿路感染。
健客价: ¥139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健客价: ¥1081.提高新陈代谢,缓解疲劳,对抗压力;2.调节体内平衡;3.清除自由基,提高抵抗力;4.美容养身;5.增强记忆力;6.维护泌尿系统健康
健客价: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