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公立医院去编制被"暂缓"了?!

公立医院去编制被"暂缓"了?!

2016-11-22 来源: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公立医院医疗体制下的核心供给端,也面临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医院“去编制”,已经成了当前医疗圈最热的话题之一,围绕去编利弊的争议一直在进行。

  临近年底,公立医院“去编制”的情况进行得怎么样了?

  “不纳入编制管理的相关文件尚未出台,为此,后续的人事管理的衔接办法也暂时没有办法做。”前不久,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公开表态。这就意味着,部分事业编“退编”将暂缓。今年年中,人社部曾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临近年底,却面临暂缓实施的尴尬局面。

  那么,作为公立医院改革核心举措之一的“去编制”,到底难在哪?

  深圳去编制也遭遇“暂缓”

  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公立医院医疗体制下的核心供给端,也面临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医院“去编制”,已经成了当前医疗圈最热的话题之一,围绕去编利弊的争议一直在进行。

  早在2014年,北京医改方案就对医务人员取消编制,实行聘用制同岗同酬;深圳则直接取消编制管理和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如今黑龙江、山东等省继续跟上,去编制化俨然成为风向。作为全国第一个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试点城市的深圳,走得更快。去年,深圳的医疗改革方案就提出,未来深圳市公立医院将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然而,一年多的时间里,深圳公立医院去编制化遇到了多方阻力。

  据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赴深圳调研结果显示,由于中央政策尚未放开,既得利益格局难以协调,改革方案虽好,实行却严重受阻。以既有勇气又不缺乏智慧的深圳医改为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依旧受阻,在多方困境交叠的情况下,由于反对声音较大,最终决定改革“暂缓执行”。

  医生们怎么看?

  对于“去编制”,不少医务人员都秉持“医疗不适合私有化”的观点,他们认为,“一旦取消编制,首先会被私立医院挖墙脚,如果待遇福利跟不上,将导致大批人才流失”;而支持者则认为,编制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不适宜当前近乎完全市场化的医院。他们认为医生取消编制,就等于拿去了孙悟空的紧箍咒,医务人员的就业机会将更加自由。”

  从医生们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医生而言,有人觉得编制是枷锁,但也有人认为编制是温床。不是每个医生都愿意离开温床,在部分医生眼里,体制也有体制的好处。虽然不少医生依然对体制存有“恋栈”之心!

  有业内人士认为,取消编制之后,公立医院就没有了规模控制和发展规划,就会失去基本的管理规范。“收回编制无论对公立医院招聘还是医生择业都有影响,但影响甚微,更不可能有根本性变化。”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卫春认为,公立医院的吸引力从来就不是仅依靠编制这一方面。

  “去编制”的核心阻力是待遇

  对于“去编制”,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曾坦言:“编制改革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待遇。”这也是别人不愿意去编制的一个核心原因。

  长期以来,在公立医院中编制与福利捆绑在一起。据罗乐宣透露,深圳将近48.9%的医务人员是聘用的,存在有编制的和没编制的区别。问题是这种“两元结构”导致待遇差距比较大,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在基础性绩效仍然是差别很大。而这种差别化对待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不分地区,不论学历,不管是特大城市,还是医学博士,只要手中没有编制,皆逃不过“同工不同酬”的命运。

  国家行政学院胡薇副教授曾公开表示,“去编制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政府。”去编制化后,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要向科学的行业监管转变,但政府已经习惯了自己包办,缺乏对社会事业的现代管理经验,职能转变有难度。取消编制,无疑是向一些人员的既得利益开刀。这也是阻力最大的环节。

  短时间内彻底废除编制并不现实

  据业内人士介绍,短时间内彻底废除编制并不现实,因为牵涉到太多的利益调整。从各省的政策来看,架空编制成为主流,剥离附加在编制上的福利与特权,减少甚至消除编制内外的医务人员在政治地位、薪酬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距。

  在公立医院人事改革中,北京曾宣布不再将公立医院纳入编制管理,现有编制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黑龙江公立医院将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编外聘用人员与在编人员享有同等的政治、生活、工资福利等待遇,同岗同薪、同工同酬,并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从上述措施中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去编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延伸阅读】

  公立院长谈去编制:医院成本一年增加4000万

  争论多年的医院去编终于发生了:2016年7月22日,人社部表示,高校、公立医院将不纳入编制管理。

  政策出台——但具体怎样落地?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现代医院管理长期实践者应争先认为,去编是大势所趋,也一定会对优质医疗资源市场化配置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是推行过程中,作为公立医院管理者,也一定会面临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压力等多方面问题。

  问:对于医院而言,取消事业编制的推行会遇到困难吗?

  应争先:我个人觉得在浙江做取消事业编制这件事情可能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因为浙江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

  对于医院而言,编制带来的附加价值是财政的“人头付费”。而就目前而言,浙江的大部分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其实是偏少的,能拿到的“人头经费”去编之前就非常少。

  问:取消事业编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应争先:去编我认为对医院带来的实际问题事实是两个:管理问题和经济问题。

  管理问题是什么?那就是我们作为公立医院管理者要意识到,去编制就是打破体制内外界限:我们有编制的医生以前是自家人,而去编后会变成一个合作人,一个朋友。

  而这导致什么后果?那就是医生的流动性一定会增加,稳定性会减少,作为管理者,事实上会觉得更加难管:如何形成管理科学体系?如何建立更好的平台,吸引更多医生到这里来工作?这些都是我们迫切要去思考的问题。

  在谈经济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理解编制对于医护人员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第一首先是荣誉;第二就是退休金:现在的失业人员退休金接近公务人员,高出企业人员非常多,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离退休人员,仍然是医院的组成部门,他们的退休金一半来自社保,一半是医院继续化承担。而去编后,医护人员的退休金发送将全部社会化,由事业年金来解决。

  我针对事业年金算了一笔账:在北京,为医院工作人员按事业标准缴纳年金一年的成本要到6万左右;在我们医院,一旦完全去编并按标准缴纳事业年金,雇佣一个工作人员的成本将比去编前多1.6万左右,我们医院有两千六百多人,等于一年要多出4000万成本。

  按现在的收入标准,医院怎么去承担这笔钱?这个对于医院管理层来说,是一笔经济上非常重的负担。

  问:有预想中可行的解决方案吗?

  应争先:对于我们这些公立医院管理者来说,可能最为直接的想法就是争取更多财政补贴。

  但是其实我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会不会纠正当前较为扭曲的医疗价格,调整到和医疗成本相符合的价格,其实更是一个可行方案?

  因为在之前,讨论去编时,我们可能会更多谈到公立医院,但是其实这件事情对于民营医院也是也有很大冲击:之前他们按照企业标准缴纳年金,现在则要按照事业标准。我预想他们的成本至少会相差到两万左右。

  公立医院当然可以寻求财政补贴,但民营医院能够得到的支持显然是弱得多的——这样一来,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竞争就更不在一条线上了:民营医院就更有可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我个人认为,纠正医疗价格,也许比单纯寻求财政补贴更有效,更合理。

  问:去编会带来其他影响吗?比如人才会不会越加集聚在优秀医院,加剧大医院虹吸现象?

  应争先:医生取消编制是大势所趋,无论对于国家的医疗改革,还是医生的释放生产力,调动医生的积极性,这是非常好的举措。

  对于优秀的医生来说,也一定是利好。这会为优质医疗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打下基础,人才根据需要自由流动。

  但你要说,去编后会不会导致好的医院人才更加集聚?我觉得这个没有确定答案,必须要实际操作起来才知道方向如何——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去编对于一些用人上没有竞争优势的医院来说,更要求管理者一定要将医院建立成平台,吸引人才入驻。

  东阳市人民医院事实上,已经建立起比较有效的一整套人才培养体系,涵盖薪酬,生活和个人成长各方面:以薪酬为例,我们的承诺主治医生的年薪18万打底,大专学历护士第一年8.5万打底,今年还会增加。

  现在看来,我们的医生97%~98%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我认为忠诚度是较高的——这也许能说明,我们目前的体系是有效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