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大大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示医改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总结了一下会议精神,其中有五个重要方面需要取得突破,也将是近段时间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哦!
一、分级诊疗制度是重点
毫无疑问,接下来几年,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将成为新医改的重中之重,在五个突破点中,习大大首先提到的就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毕竟,在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大医院处于战时状态,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老百姓饱受看病难的折磨,就医毫无尊严感,处于大医院的医务人员长期保持高负荷的劳动状态。
如何才能结束习大大所说的大医院战时状态呢?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70号文件)出台,标志中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正式开始。
文件明确提出了具体任务及时间表,要求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大医院快速扩张,对于医疗资源的虹吸效应愈趋明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如何才能做到消减过度膨胀的大医院体量?如何才能做到优质医疗人才和患者向基层的双回归?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能否真正实现强基层,能否真正下得了割肉、流血的改革之手,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败的关键。
二、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目标,目标是建立起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医院制度。
特别是在法人治理机制方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除了顶层的法人制度,还有中层的理事会或(董事会)的决策权和监事会的监督权制度设计,以及底层的院长经营权制度。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基本上采取行政管理方式,通过政府指令来进行决策管理,通过检查、考评来进行监督。
在这种体制下,院长是官员,属于上级政府任命,以原深圳市卫人委主任江捍平为例,江捍平曾任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院长,本在医院管理上有一腔抱负,却突然被调到了南山区政府计生办主任的闲职,江捍平因此非常气愤。
一方面医院的人事任命权、经营权等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另一方面院长却权力巨大并缺乏有效监督,一批又一批医学精英出身的院长走上贪腐犯罪的道路。
以反腐金额高达一个多亿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王天朝为例,吃完药品器械商回扣,又吃工程建设百套房产回扣,甚至被指连科主任职位都明码标价,中国公立医院管理的制度性缺陷可见一斑,现代医院制度建设时间紧迫且任重道远。
三、全民医保制度
可以明确地说,新医改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成绩就是全民医保的广覆盖,十几亿人口有了基本医疗保障;但还要看到,中国的全民医保制度目前并不完善。
一方面,医保的厚度还远远不够,很多地区报销比例还较低,一些大病依然会将不少患者及其家庭拖入因病致贫的境地。
另一方面,医保的管理水平还很低,可以说在监管方面还处于弱势或缺位的境地。
据悉目前我国多地医疗保险基金处于穿底状态,为什么?医保对于医疗行为并没有起到本应有的监督作用,面临着被掏空的尴尬。
以医保支付方式为例,目前还大多采取按项目付费的方式,而不是国际通用的按病种付费。
在为哪些诊疗服务付费,以及为哪些药品付费方面,管理也较为粗放。
一位曾出任WHO官员的学者主持的课题小组调研发现,以目前中国医保目录的药物品种为例,大多是找大医院的专家评经验拍板而来,并没有经过严谨的卫生经济学评估。
可见,全面医保制度建设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关乎着中国全民健康的成败。
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谈到药品供应和保障制度,可谓是中国医疗的核心痛点之一。中国基本医疗体系的维持是建立在“以药养医”的基础之上。药品生产基本上是市场化的,但药品采购却采取计划经济的手段招标而来,基层药品的配置亦采取了计划经济的手段。
以基本药物制度为例,根据规定,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自付比例,用经济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首先使用基本药物。
目标是在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
但现实却是,基层大多因为只能配基药,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短缺,患者不得不为了拿药挤到大医院,加剧看病难。
不仅如此,由于基药招标往往采取低价中标,不仅影响到了一些药品质量,甚至导致一些廉价、效果好的药品频繁出现断货甚至消失的情况,导致不得不想办法搞定点生产。
一些医保药物也是频频出现“招标没”尴尬,再改头换面重新以高价出现在公立医院的药房里。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可谓是中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基础,因此,取消以药养医,让药品生产、流通回归市场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
五、综合监管制度
医疗服务关乎生命健康,因此对于医疗服务的监管就成为了政府极其重要的使命。
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不仅一些莆系医疗坑蒙拐骗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一些公立医院亦存在过度医疗、科室承包等违法违规行为。
但由于很多莆系医疗机构和一些地方监管部门打成一片,公立医院又是政府的亲儿子,因此,在医疗服务监管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缺位或不作为的情况。
以魏则西事件为例,除了互联网虚假医疗广告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监管外,一些公立医院承包科室的乱象也露出冰山一角。
除此之外,在药品不良反应方面的监管体系也亟待加强,亟待将一些在临床上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药品严格监控起来。
习大大已经为新医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指明了突破的重点,当然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医药卫生界人士一起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医疗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