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昨天发布,这份文件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可见其重要意义。我国新一轮医改已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制约医改推进的步伐。如何以实践经验助推医改再上台阶?《意见》明确,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等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亮点一
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六统一”。理顺管理体制,统一基本医保经办管理,可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试点,承担基金支付和管理,药品采购和费用结算,医保支付标准谈判,定点机构的协议管理和结算等职能,充分发挥医保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医院和医生的监督制约作用,为联动改革提供抓手。统一后的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大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发挥医保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控制作用。
【解读】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卫分析说,医疗、医保、医药领域的联动改革,形成合力是当前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对此,福建三明市的改革值得学习借鉴。三明改革必须解决医保基金透支的巨大风险,改革的路径是从医保改起,成立独立的医保基金管理中心,承担基金管理、医疗行为监管、药品采购等综合性职能,实现功能和职能的整合。在基金管理上整合城乡医保,实行全市统筹,集中基金使用。
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与结算、价格谈判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成为三医联动的执行平台。从医药入手,采取医保基金集中支付的限价采购、控制药品不合理使用、打击医药领域腐败行为等综合措施,强力压低药品虚高费用,获得改革红利。从医疗落地,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优化收支结构,改革医院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全员年薪制,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
亮点二
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基本路径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分类指导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统筹考虑当地政府确定的补偿政策,精准测算调价水平,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等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解读】
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表示,按照要求,价格调整要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康复和中医等医疗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分级诊疗、费用控制等政策的相互衔接。通过综合施策,逐步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2012年7月以来,北京先后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五家医院试点“医药分开”为核心的改革,取消15%的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而今年10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药品价格实行零差率后,药品总费用下降了20%至30%,5家医院的经验将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