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权威发布 > 医保目录最后一次大调整!新药或将迎来巨大市场!

医保目录最后一次大调整!新药或将迎来巨大市场!

2016-11-21 来源:今日药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7年前的2009年11月30日,中国“新医改”元年,人社部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这是自2000年第一版目录诞生和2004年第一次修订以来的第二次调整。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下发了一份重磅文件,《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调整方案”),明确提出2016年底前将完成本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

  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调整,未来可能1年或2年或专项调整。

  医保目录长期不调整被业界诟病已久。

  7年前的2009年11月30日,中国“新医改”元年,人社部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这是自2000年第一版目录诞生和2004年第一次修订以来的第二次调整。

  按照1999年发布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遗憾的是,这一规定自诞生起便被束之高阁,从未发挥作用。

  2009版的医保目录涵盖2151个药物品种,其中甲类349个,乙类791个。对于乙类目录中的药品,各地有15%的调整权,这使得地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增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胡明说,虽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但一段时间内基本能维持现状。这也是2009版目录能够“坚挺”许久的原因之一。

  由于前两版目录都是约五年一调整,自2014年起,就有各种传闻认为目录在当年会进行新一轮的调整,但大家并没有等到。

  面对各界不满,人社部官员座谈时保证,绝不会再出现7年才调整的情况,今后,将逐步建立规范的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1年或2年或专项调整,目录调整将与新药审批联动,减轻新药准入压力,满足临床需求。

  “这才是国际通行的做法。”黄东临感叹,这或许是医保目录最后一次大调整了。

  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可能无缘进入目录。

  国家限制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的趋势十分明显,最近多省推出了辅助用药目录,明确其属于临床重点监控品种。业内人士纷纷猜测,这两类品种被调出全国医保目录的可能性比较高,或者很难进入目录。

  中医药,OTC类药物何去何从?

  西医专家都认为,中药是辅助治疗用的,较少具有明确完整的循证医学基础,应该减少,但在中医看来,这正是中医药学特色。

  调出目录对一些中药企业来说,无疑“是毁灭性打击”。有中药企业忧心忡忡,这两个月来都在不停托人打听调整进展或专家名录。由于担心形势不利,人社部的座谈会两天后,参会的中国中药协会就给人社部医疗保险司专递了一份关于中药目录调整的补充意见建议书,建议目录调整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西药并重”等政策要求,不仅实现2016年版目录中西药数量增幅基本一致,而且要实现数量基本一致。

  除了中医药,OTC类药物也是讨论的重点。2015年时就有OTC类药物或将退出医保目录的传闻,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对此辟谣。这次,围绕OTC类药物的争论依然存在。

  “有些药品虽然属于OTC,但是患者非常需要,治病需要几个药品配合使用。如果非要调出去,相当于破坏了整个治疗过程。”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教授左根永反对“一刀切”。也有药物学家和临床医生建议,罕见病药物也应是医保目录需要关照的地方。

  不过,小编获悉,和以往不同,本次目录调整会降低目录准入门槛,扩大临床竞争,让临床上有更多选择,所以“目录将会做加法”。

  新规则是引入谈判机制,确立了新药的地位。

  建议声此起彼伏,不过意见稿中重点考虑的品种方向已十分明确。

  方案指出,调入药品重点考虑临床价值高的新药、地方乙类调整增加较多的药品以及重大疾病治疗用药、儿童用药、急抢救用药、职业病特殊用药等,并优先选择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品种。和以往比较,过去医保目录主要以中西药进行药品分类,新药没有被重点提及,这次完全确立了新药的地位。

  过去5年内,中国本土药企开发了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西达本胺、康柏西普等多个临床急需的全新药物上市,研发重点也在向“改良型新药”和“创新药”转移。但行业普遍认为,受制于价格过高,且没有进入医保目录,创新药一直没有释放出真正的潜力。

  不过,据小编获悉,和以往不同,本次目录调整会降低目录准入门槛,扩大临床竞争,让临床上有更多选择,所以“目录将会做加法”。

  专家评审制是本轮调整的亮点

  专家评审制是本轮调整的亮点,也是决定品种进出的主要力量。

  人社部使用了一支庞大的专家队伍,其中咨询专家约400名,遴选专家约20000名,分别负责药品咨询、遴选等具体评审工作。

  小编对比了2009年的调整工作方案和2016年的征求意见稿后发现,尽管上一轮目录调整,便已采用咨询专家和遴选专家相结合的方式。但此次,则对专家领域做了具体说明:以临床医学、药学专家为主,包括一定数量的医疗保险专家、药物经济学专家。

  总结

  时隔最久却又历时最短的这次调整意味着,国家要在三个月内对七年未动的医保目录进行一次“大挪移”。这份维系着十四亿中国人用药需求的目录,即将迎来最后落槌的时刻。医保目录最新调整进展,今日药闻会密切关注。

  文章来源:整理自南方周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