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国家卫计委:医改的关键,是撬动“三医联动”

国家卫计委:医改的关键,是撬动“三医联动”

2016-11-12 来源:瑞斯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要破解这些难点,实际上医改是有规律的,首先在众多的利益格局当中,在调整利益格局的过程当中,面对这么多的多元主体怎么办。

  如何深化医疗改革?11月8日,中办、国办转发了国务院医改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改经验的若干意见》,介绍了8个方面共24条试点省市的医改经验。

  11月10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解读了《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改经验的若干意见》。

  我国于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福建省三明市、浙江省杭州市、以及江苏、安徽、福建和青海等成为综合医改试点省。

  在试点省经验基础上形成的36号文,从加强医改领导体制机制、公立医院改革、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发展社会办医等方面入手,深入总结了8个方面24条成熟经验和做法。

  随后,医改试点省市代表福建省医保办主任詹积富、浙江省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滕建荣分享了试点医改经验。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虎峰分析了我国深化医改的面临的主要困境和应对策略。

  深化医改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姚建红说,我们坚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

  一是基本建立“全民医保制度”

  二是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三是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四是逐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五是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六是不断完善“综合监管制度”

  医改正“爬坡过坎”须借鉴经验

  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说,新一轮深化医改以来,以福建省三明市、浙江省杭州市以及江苏、安徽、福建和青海等综合医改试点省为代表的一些地区,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进重大改革,敢于触动体制机制改革和重大利益调整,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以福建三明市为例。福建省三明市组建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承担基金管理、医疗行为监管、药品采购等职能,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与结算、价格谈判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些职能由一个部门统一行使,为推进“三医”联动提供了重要抓手。

  “先是有地方成熟和成功的经验,我们反复总结提炼,达成共识,最后形成了文件。”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说,《若干意见》第八条提出可以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就来源于福建三明的实践经验。

  经常说医改进入深水区,什么叫深水区?有很多利益需要进行调整,这些利益叫“硬骨头”、“钉子”、“奶酪”,需要我们敢于触碰、敢于改革、敢于把地方经验更好的提炼。

  三明经验:形成统一医保管理体系

  医保政出多门、职能分散、“九龙治水”的状况,素来影响福建省医保整体职能的发挥。福建各个涉医职能部门力量被分散,形成了福建省医保的“三重复”乱像:人员重复缴费,政府重复补助,患者重复报销。

  2016年以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21次会议、第27次会议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都充分肯定了福建三明的经验,国务院领导要求福建省尽快在全省推广三明经验。

  福建于近期启动了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这是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具体举措。福建医保办主要做法如下:

  一、整合机构。由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成立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明确了省医保委由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等13家单位组成,主任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

  二、优化职能。将省人社厅、卫计委、民政厅、物价局、商务厅等涉及医保的职能全面归拢。

  三、理顺体系。要求各设区市参照省级医保机构整合模式,成立市医疗保障管理局,挂靠在市财政局,形成全省统一的医保管理体系。

  杭州经验:医养护一体化

  杭州近几年来通过发展智慧医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等举措提升了杭城百姓对于医改的“获得感”。

  2014年以来,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体系的目标要求,创新实施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医养护一体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并以此为载体,逐步构建科学的分级诊疗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通过政府主导,在市级层面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卫生、人力社保、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动,落实签约服务的各项保障机制。

  二是提升服务内涵,吸引签约居民选择基层首诊,首先是群众自愿为原则。强化全科医生队伍和能力建设,依托主城区近1200名注册全科医生,以及1000余名专科医师、康复师、药师、社区护士等组建起签约服务团队。

  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发挥智慧医疗的助推作用。依托信息技术,市属三甲医院与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慢病联合诊疗中心,使疑难病患者能够就近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市级医院提供的免费远程会诊服务。

  杭州市通过签约服务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科医生签约覆盖面逐年扩大,2015年度签约52万余人,2016年签约71万余人,其中重点人群比例达64%。

  2015年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急诊总量达937.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3.35%,签约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率达61.09%,今年1-10月份,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达64.29%。

  王虎峰:医改难,但是有规律

  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虎峰在回答如何破解医改难时说:大家都说医改难,我是如何看的呢?

  第一,医改就是一个利益格局的调整,必须要动奶酪,很多利益要面对、要调整,也无法回避。

  第二,要认识到医改既有改革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发展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是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化是重点和难点。

  第三,很多的我们医改政策涉及到很多的管理问题,这里还往往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比如说药品的招标采购,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薪酬、绩效改革,还有分级诊疗、信息化。

  要破解这些难点,实际上医改是有规律的,首先在众多的利益格局当中,在调整利益格局的过程当中,面对这么多的多元主体怎么办。

  首先要摆正优先顺序,兼顾各方利益,注意增量改革。要把患者和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很多地方的成功经验。

  第二件事把医生和医务人员放在第二位,他们是改革的主力军,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怎么调动,他们说实行年薪制。组织变革就需要有激励,就需要解除阻力,你干得好,我要激励你,解除阻力就是患者和医务人员,首先要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和第二位。

  第三,现在大家提“三医联动”、顶层设计,我们研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领导驱动,因为从组织变革的角度,如果我们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来亲自抓,亲自研究,这相当于传导的是最佳的管理压力和最佳的驱动力。

  最后一点,管理创新。我们不要忽视管理创新,我们研究组织变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力量就是管理的创新力量。管理创新也是我们认识识别一个医改是不是做得好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