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政策在中国已经谈了十几年,从创业和投资的角度来说,哪些政策是可以抓住的机会,哪些政策有点超前,或者说还不能够成为一种商业模式,都是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医疗改革伴随着各方博弈,在很多既得利益者不愿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到现在拖了十几年。而去年,中国医改迎来了一个分水岭——医保第一次入不敷出。
很多时候,中国的改革是穷则思变。医保问题越来越严峻,这是一个大的外部因素的变化。
从国家层面,政府喜欢看到什么样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呢?
1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
中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所以,解决国家医疗资源匹配不均的事情,国家非常愿意看到。
国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国外有一个全科医生制度。当然,全科医生制度也提了很多年,就是因为要靠全科医生来帮助国家节省医疗费用。
在国外,全科医生就是医疗健康问题的守门人。全科医生也叫家庭医生,一家子的病都在他那儿看,他会参与到你的生活当中,所以这种关系是一种朋友间的信任关系,而不像中国的生人医患关系,这种不信任会导致很多问题。
现在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也在打分级诊疗的主意。前几年,大家都在争夺大医生、大专家,觉得“得医生者得天下”。现在,很多创业者思路也在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
不一定非要争取大医生,如果中国学习美国全科医生这条路,基层全科医生手里的权利会非常大,因为他会变成看病的一个入口。不管国家政策怎么变,这个方向都符合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能提高行业效率,让市场来说话。
2共享经济
互联网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共享经济。在大医院,拍片子可能要排两个月,但很多小医院是有很多设备闲置的。这里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共享经济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也意识到这一点。基层有很多设备,看片子非常适合做远程,而且已经实现数字化,以后病人不用什么病都跑到北京、上海去拍片子,通过共享经济远程诊断,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这一定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3民营医院
回头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就是要引进民营资本,让民营经济跟公有经济竞争。国家也在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鼓励民营资本来办医院。所以我觉得中国医疗现状破局,一定会让民营越来越大地去发展,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验。
过去一两年,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很快。公立医院买设备受到了很多限制,但民营医院其实获得了鼓励。民营医院经过十几年的洗礼,医疗服务水平在提高,运营意识也在增强,这一块还有很多机会。
医疗本来就是一个“慢”的东西,现在跑出来的一些明星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是七八年历史,不像其他互联网公司,可能三年就跑出一个上市公司来。所以也许现在是布局民营医院的好时机。
4商业保险
其实在国外,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比例是1:1。中国商业保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能是几百亿规模,但社会保险有一万亿规模。所以商业医保肯定会有很多机会,而且它会更加市场化。
总的来说,对于政策我们要非常关注,但不能老是追逐字面上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对于时间点的判断。对于投资机构来讲,有存续期,这家公司在五年之内,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太早了会成为先烈,太晚了先机被人家占了。
现在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怎么去解决医疗资源不匹配?怎么去帮助国家控制医保上的投入?怎么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这些方向都有很多新的机会。
本产品对关节疼痛、脘腹冷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健客价: ¥4.3具有祛除腋臭、汗臭、狐臭及止汗等。
健客价: ¥89供医疗机构、家庭等制取氧气供缺氧患者给氧用。
健客价: ¥2499用于医疗护理使用。
健客价: ¥5799供医疗部门或家庭作测量人体体温使用。
健客价: ¥8无。
健客价: ¥60.21充电。
健客价: ¥15供行动困难的残疾人、病人及年老体弱者作代步工具。
健客价: ¥1557用于测量人体血压及脉搏。(不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
健客价: ¥315助行。
健客价: ¥59供医疗机构输液时固定输液管和针头用。
健客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