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穷省”甘肃的医改路

“穷省”甘肃的医改路

2016-04-1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甘肃相对来说算是一个“穷省”,医改有着自己的独特之路,目前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模式,不一定适宜全国。但加强监管力度,是值得推广的。

  2016年4月12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谈及甘肃医改模式能否推广全国时,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坦言“富有富路,穷有穷法”。甘肃相对来说算是一个“穷省”,医改有着自己的独特之路,目前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模式,不一定适宜全国。但加强监管力度,是值得推广的。

  刘维忠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坦言,甘肃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无法照搬发达地区大量财政投入的经验。医疗资源不足是看病难问题的成因之一,但群众健康知识缺乏、就医秩序混乱、医院重医轻防、不合理分流病人,造成小病大医、无病求医现象,既浪费医疗资源,也浪费医保资金。因此,甘肃确定了传播健康知识、教会保健技能、开展免费体检、合理分流病人、转变工作重心、改革支付方式、有效利用资源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努力使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把有限的医疗资源和资金让给切实需要医疗救治的病人,有效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甘肃的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截至2015年底,55个县的778个乡镇、7857个村社当中,有149.16万人享受了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确诊慢病患者73.29万人,看诊随访服务72.69万人次。相对2014年来讲,全省新农合实际补偿比达到62.67%,提高5.97%;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下降到2.12%,下降4.04%。在甘肃省探索医改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有两个特点,一是加强监管,大力降低医疗费;二是利用当地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

  加强监管,大力降低医疗费

  深化医改以来,甘肃坚持“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有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通过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和中医药充分参与医改,努力降低医疗卫生费用,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对于甘肃医改模式是否能推广全国,刘维忠坦言:“富余的地方有富余的做法,甘肃属于‘穷省’,有着自己的做法。但加强监管力度,是可以全国推广的。”甘肃省对医院实行了严格监管制度建设,通过监管把医疗费降下来。据国务院医改数据统计,连续三年,该省平均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全国最低,这与严格的监管密不可分。

  据刘维忠介绍,该省实施的“大处方”监管机制,5年处罚了5000余名医生。以省肿瘤医院为例,该院有一个医生连续4个月抗生素使用量全院第一,经过监督小组彻查发现问题后,将其副高职称将至中级职称,停止处方权。处罚之后,省肿瘤医院的抗生素使用量降了40%。除了“大处方”外,另一个监管机制是进行全省医院重复计费检查。刘维忠表示,曾有患者投诉预交的6万5千元良性脑膜瘤手术费一天就花完了,刘维忠让医院院长查询此事,结果是重复计费问题。这个现象在甘肃省比较普遍,于是该省卫计委把全省的医院查了一遍。调查结果显示,省级医院平均重复计费为700元,县级平均重复计费为1100元。此次调查一共处罚了300余名医生,甘肃重复计费一次性解决,现在甘肃没有一个医生发生重复计费问题。“国家每年投入新农合很多钱,但老百姓却依然觉得‘看病贵’,只有真正把医疗费用降下来,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刘维忠表示。

  严格监管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同时,也保证医务人员的权益不受侵害。刘维忠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怀孕的护士在给小孩子扎点滴的时候把小孩子弄哭了,孩子的奶奶当即扇了护士一个耳光,孩子的父亲也对护士动手。“这件事情发生后,我们立即采取行动,严惩了当事人。”刘维忠表示,面对侵犯医务人员的行为零容忍,使目前甘肃不再有一个护士被打,进而也保障了全省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发展中医药,连带经济发展

  经过多年探索,甘肃省探索出了中医药发展之路。该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对外服务与贸易,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补形成了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

  据刘维忠介绍,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转型资金从2010年的1000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3200万元,实施了提高中医床位补助1.5倍、分级诊疗病种中西医同病同价、提高中医药服务新农合报销比例、调剂使用中药院内制剂等措施,推动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该省各市州成立中医处(科),定西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定西市中医药管理局,85%的县(市、区)设立了中医科(股),各县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控机构成立中医管理科;各级综合医院门诊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中药煎药室,住院部设立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5%的中医床位,各西医临床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推广使用15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建立中医科与西医临床科室协作机制,重症监护室实施中西医联合抢救。目前,全省90%以上的综合医院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省中医医院诊疗总人次占医院诊疗总人次的比例从2010年的 8.13%上升到2014年的10.16%。而甘肃的中医也由1.7万人上升到4万余人。面对困扰全国的“中医西化”问题,刘维忠坦言,在甘肃省只有“西医中化”。“目前甘肃省中医的收入大部分与西医持平,甚至不少中医收入已经超过西医。中医院的发展也丝毫不落后于综合性医院。”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坚持“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医带商,以商扶贫”的发展思路,多方构建合作机制,努力搭建合作平台,深入推动医药卫生领域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目前,该省已分别在俄罗斯、法国、新西兰、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马达加斯加和摩尔多瓦等8国建立了岐黄中医学院。甘肃还在4个国家建立了中医中心,在中医中心旁边建了牛肉面馆,我们叫“中医+牛肉面”,外国人到中医馆治病后,再吃牛肉面,吃完牛肉面谈生意,把相关产业也带出去了。

  当下,中医药已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也逐渐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之源。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深厚,中医药发展基础良好,“以医带药”带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多方位的合作。该省已发现的中药材达1600余种,2015年,该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88万亩,产量99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当归、党参、黄芪等优势大宗中药材种植面积均达到50万亩以上,分别含全国同类品种产量的90%、60%和5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现在很多农民的收入由中药材带动的,有些县50%的农民收入靠种植中药材,有的乡达到70%,有的贫困村甚至达到90%。”刘维忠坦言,甘肃中药出口解决了该省的一部分贫困问题。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