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闹”是精神病人
这是中医院针灸科的李瑞春主任,当他正在门诊室内为前来就医的病人扎针时,一名女子进入针灸室,突然拿出一把刀从后方刺向李医生的颈动脉,由于偏差,刀捅在了医生的左脸上。
行凶者,一名六十多岁的女性,据悉有精神病史。
然而这次,这些都不是我们追问的重点!重点是这些频频发生的精神病人伤医事件,到底要如何避免?
2013年8月,由中国医院协会牵头组织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事件的次数在逐年增加,发生这类事件的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47.7%上升到2012年的63.7%。对施暴者的精神调查显示,近四成为性格内向、孤僻、偏执,还有近三成有精神病史。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如此看来,“医闹入刑”仅仅能威慑一部分主观故意的正常人,对于精神病人伤医事件,显然难以简单以“医闹”将其入刑。
精神病人的大刀只架在医护的脖颈之上?
想必有不少医护同胞与小编有同样的疑问:为何近期一出伤医事件,行凶者必有精神疾病?精神病是不是一个姑息凶手的借口?
关于借口论,小编也不得其真,但小编想告诉大家两个的事实:
一、精神病人的大刀并非只架在医护的脖颈之上;
二、精神病人伤人早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伤人案件呈上升趋势。以河南省新野县人民法院为例:2011年受理精神病患者伤人案件四起;2012年受理精神病患者伤人案件六起;2013年受理精神病患者伤人案件十一起,其中,四起由精神病患者导致的杀人案被新野县法院启动了强制医疗程序。
而从百度中搜索“精神病伤人”,竟有近三百万条的相关信息!
精神病人很任性!医护很受伤!
其实精神病群体庞大并不可怕,因为并非所有的精神病人都会伤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如今社会上有绝大多数的精神病人丝毫不受控制!原因在于:
一是对精神病患者缺乏有效的监管。精神病患者从家庭方面来讲,无监管条件;从社会方面来讲,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致使精神病患者长期流落社会,发生刑事案件的几率上升。
二是高昂的医疗费用成为拦路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需要长期性,每月的费用达5000元左右,一个疗程需三个月,不少患者复发率高,有的甚至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患者家属因负担不起医疗费而中途放弃治疗;还有些患者经过多次住院治疗仍不能痊愈,家属丧失信心,终止治疗或把患者锁在家中。
三是农村迷信风盛行,群众对一些隐性的精神病患者利用封建迷信传播的错误思想进行追捧,导致一些案事件的发生。
四是社区服务跟不上,回归社会有困难。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行,现在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控制患者症状,而现在的目标是要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所以要尽量让患者回归社会,这就需要社区配备人员,帮助那些已痊愈或者尚未痊愈的患者回归社会,但目前社区尚未配备此类人员。
于是,他们游离在家庭和社会的边缘,就好像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何时就引发一场悲剧!
而医护人员的工作繁重又精细,要求注意力集中,医院的人口流动又较大,使得医护难以对周围的潜在危险迅速反馈。加之医院本身也是精神病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医护便成为了精神病人的待宰羔羊!
怎么破
一是由基层组织加大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督促并落实那些有家可归的精神病患者实施家庭监管到位;对于那些没有监管条件和监管能力的家庭,由基层组织协调民政部门实施监管。
二是由政府协调完善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救助。应健全对精神病患者的的相关救助体系,通过财政拨付或社会捐助等方式方法,对那些有精神病患者特别困难的家庭实施救助。
三是由基层组织或社区聘请心理咨询师,对精神病家属进行培训,免费为精神病患者家属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培训,科学看护精神病患者,减轻精神病家属的负担。
用于医护人员外出诊疗、家庭预防保健,方便携带,外观大方,结实耐用。
健客价: ¥59适用于医护人员及患者防护用。
健客价: ¥4.2用于体外测量人体新鲜毛细血管全血样本中的葡萄糖浓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在家中进行血糖监测,也可辅助临床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糖尿病控制的效果。
健客价: ¥590该产品与配套的血糖试纸配合使用,用于定量检测人体毛细血管全血中葡萄糖浓度;可以由临床单位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该项操作的患有糖尿病的非专业人员或其家属操作;只用于监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效果,而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本品为重复性使用医疗器械。
健客价: ¥599一次性使用口罩:适用于医护人员及患者防护用。 医用酒精消毒棉片:适用于皮肤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医用电子体温计:供医疗部门或家庭作测量人体体温使用。
健客价: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