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名医沙龙 >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现代疑难杂病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现代疑难杂病

2015-09-02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现代疑难杂病多符合中医痰邪黏滞胶结、缠绵难愈的特点。李士懋提出,治痰不可拘泥于肺、脾、肾三脏,而当从五脏全面考虑,辨证治疗,并贵在加减。

  从瘀论治

  李士懋认为,现代疑难杂病不仅符合中医痰邪的特点,亦符合瘀血的特点。

  瘀血的产生,既可以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而致,也可因寒邪凝滞、热邪伤阴、气滞血停、外伤瘀阻等邪气阻滞而致,正如王清任所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瘟毒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

  现代疑难杂病的病程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特点,其迁延日久,病情较重,病邪深入,由气及血,伤及血络。正如叶天士所说:“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

  现代疑难杂病种类的多样性符合中医“络脉分布广泛”之特点。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包括十五别络、浮络、孙络,遍布全身,无处不有。正如张景岳《类经·经络类》所说:“络脉所行,乃不经大节,而于经脉不到之处,出入联络,以为流通之用。”

  现代疑难杂病症状的繁杂性和多样性符合中医瘀血特点。瘀血的临床表现亦纷纭繁杂,仅王清任就总结了50余种血瘀病证,其中不乏紫黑印脸、交节病作、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食自胸后下、心里热(灯笼热)等奇病和怪病者。

  辨证思路

  李士懋认为,瘀血证无定脉。他说:“典型的瘀血脉象为涩脉。因瘀血阻塞,故脉涩,但又不可以未见涩脉而否认瘀血的存在——随瘀血阻塞的程度不同,脉亦异。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沉滑相博,血结胞门’。血结何以脉滑?这是因为瘀血阻痹的程度不同。如石阻水道,轻者,水流经时,与石搏击,激起浪花,则脉滑;阻痹重者,水道畅通,则脉涩”。

  无论瘀血证表现为涩脉,还是弦脉、细脉、滑脉或迟脉,都是瘀血闭阻气机的表现。在这些脉象的基础上,有力为实证,无力为虚证。结合痛处不移、刺痛夜剧、癥瘕痞块、肢体疼痛、麻木、拘挛、萎废、水肿、如狂发狂、失眠、健忘、痴呆、但欲漱水不欲咽、口唇干燥、幕则发热、手掌发热、骨蒸劳热、面色黧暗、肌肤甲错、两目暗黑、毛发焦枯脱落、唇甲色暗、小腹鞕满急结、大便干色黑反易、妇女经水不调、崩漏或闭经甚至不孕、舌暗瘀斑瘀点、下络脉紫暗等症状,即可考虑为瘀血所致。

  治疗原则

  治疗瘀血当活血化瘀,正如王清任所说:“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李士懋在临床上治疗瘀血证,推崇仲景和王清任逐瘀诸方,如抵当汤、抵当丸、下瘀血汤、鳖甲煎丸、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

  同时,他还强调,应用活血化瘀法必须辨证论治,或清热活血,或通络活血,或化痰活血,或温经活血,或温阳活血,或逐水活血,切不可一味活血。

  此外,瘀血证治疗亦贵在加减。李士懋在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桃仁、红花、生地、当归、川芎、赤芍、丹皮、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郁金、益母草、泽兰、蒲黄、元胡、姜黄、三七、干漆、地龙、土元、水蛭、牤虫、蜣螂、蛴螬、穿山甲等。火热内蕴者,配伍连翘、栀子、元参、柴胡、升麻、葛根、蒲公英、夏枯草、皂角刺、桔梗等;经络不通疼痛者,配伍辛香走窜、通络透窍的冰片、老葱、生姜、黄酒、羌活、白芷、藁本、蔓荆子、海风藤、威灵仙、桑枝等;肝郁气滞者,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香附等药物;寒凝气滞者,配伍小茴香、肉桂、吴茱萸、桂枝等;气虚者,配伍党参、白术、炙甘草、生黄芪等;阳虚者,配伍炮附子、干姜、肉桂、仙灵脾、巴戟天等;血虚者,配伍当归、白芍、何首乌、黄精、玉竹等;津液亏虚者,配伍麦冬、元参、天花粉、葛根、知母、天冬等;肾精亏虚者,配伍菟丝子、杜仲、桑寄生、狗脊、骨碎补等。

  从痰瘀互结论治

  李士懋认为,现代疑难杂病有痰邪为患者,有瘀血为患者,但临床最为多见的,却是痰瘀互结为患者——痰证日久,阻滞经络,导致瘀血;反过来,瘀血日久,阻滞经络,也可导致痰湿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之证。

  辨证思路

  痰瘀互结证诊断以脉为重。李士懋从“脉诊三纲鼎立说”入手,统领痰瘀互结证的诊断。

  首先,他将痰瘀互结证分为两种类型:偏重于痰的痰瘀互结证和偏重于瘀血的痰瘀互结证,其中以前证为多见。

  偏重于痰的痰瘀互结证,脉象以滑脉为主,滑而有力为实证,滑而无力为虚证,结合形体肥胖、头晕昏沉、胸闷黏痰、胃脘痞满、肢体麻木、癥瘕痞块、带下白稠或黄稠、舌胖大舌苔浊腻等痰证症状加以判断,再兼有面色晦暗、肌肤甲错、两目暗黑、唇甲色暗、舌暗等其中一两个症状,即可诊断。

  偏重于瘀血的痰瘀互结证,无论是涩脉还是弦脉、细脉、滑脉、迟脉,均有力为实证,无力为虚证。结合局部疼痛、癥瘕痞块、面色黧暗、两目暗黑、唇甲色暗、经色紫暗血块、舌暗等瘀血证症状加以判断,再兼有形体肥胖、口粘有痰、头晕昏沉、苔浊腻等其中一两个症状,即可诊断。

  痰瘀互结者多病情深重,可造成全身气血津液代谢紊乱,多脏腑功能失调,甚至危及生命。如痰瘀阻滞心胸的胸痹心痛,可导致真心痛甚至致死;痰瘀阻滞心窍的中风证,可导致神识昏迷、语言蹇涩甚至导致骤然死亡;痰瘀毒阻滞脏腑经络,可导致癌肿难消、胸腹水内生、肌肉瘦削、神识昏迷甚至死亡等。

  痰瘀互结为患,胶结难解,阻滞气机,阻塞脉道,病情深重,病位广泛,因而治疗起来非常棘手,导致病情缠绵,迁延不愈。如肺胀患者,由于痰瘀互结于肺,肺气不利,日久导致肺脾肾虚损,表现为胸中满胀、痰涎壅盛、面色晦暗、唇舌发绀、四肢浮肿、动则气喘等,致使病程漫长,迁延难愈。

  治疗原则

  李士懋提出,偏重于痰的痰瘀互结证和偏重于瘀血的痰瘀互结证,治疗方法有所侧重:前者以化痰为主,后者以活血为主。方剂常选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有陈皮、清半夏、茯苓、瓜蒌、薤白、浙贝母、石菖蒲、胆南星、天竺黄、郁金、竹沥、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丹参、降香、苏木、刘寄奴、泽兰、僵蚕、地龙、土元、水蛭、蜈蚣、全蝎、蜣螂、牤虫、露蜂房、乌梢蛇等。

  李士懋指出,上述两种证型的虚证多兼气虚和阳虚,因气虚无力推动和阳虚失却温煦,都容易导致痰瘀的产生和停滞。痰为阴邪,血属阴类,痰瘀互结形成后反过来更会损伤元气和阳气,从而加重元气和阳气的耗伤,当在化痰祛瘀的基础上要注意配伍补气药和温阳药,如生黄芪、党参、炮附子、干姜、桂枝等。

  上述两种证型的实证多兼火热,因火热易炼液为痰和热入营血烧炼成瘀,此时,可在化痰祛瘀的基础上配伍清热泻火和养阴生津的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生栀子、蒲公英、生地、元参、麦冬、沙参、石斛、葛根、知母、天花粉、白茅根、芦根等。

  李士懋认为,痰瘀互结证较之单纯的痰证或瘀证,更加顽固难化和缠绵难愈,难求速效,故治当缓图,应善于守方,既攻逐邪气,又不伤损正气,方为王道之法。同时,叮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一切辛辣厚味及助湿生痰、碍气留瘀之品均当慎服,方能取得佳效。

1 2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