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儿医频受伤害,上岗标准降低,你以为只是巧合?

儿医频受伤害,上岗标准降低,你以为只是巧合?

2015-08-06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最近伤医和医闹频发,而这还是在加大打击力度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见医闹已经无法无天、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儿医可以是说儿科医生,也可以是指儿童医院。而最近正好有两件事情刷爆老梁的朋友圈,一则与儿科医生有关,一则与儿童医院有关。当然了,与儿童医院有关必然也与儿科医生有关,总而言之都是“儿医”。那老梁今天就从儿医说起。

 
  首先说说与儿科医生有关的事情。老梁在上次闲话的时候提起过,而现在则已经被证实了,那就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指出,为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根据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自2015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和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
 
 
  换句话说,从事儿科和院前急救可以获得加分,即从业条件降低了!既然儿科作为紧缺专业可以降格以求,自然意味着未来儿科医生的水平难以与其他专业相媲美,难怪很多人吐槽说这是卫计委官方对儿科医生的一种歧视。
 
  就像是为了验证儿科医生水平不高这种说法一样,最近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连续发生两起伤医事件,而最近的一起发生于8月2日下午,老梁第一时间就在朋友圈看到了,但老梁没有马上转发,而是在等官方的正式消息。
 
  老梁不是担心传谣,而是担心误传。现在具体的事件经过已经非常清楚了,患儿家长没有挂号就去找急诊医生咨询化验结果,在医生回答是炎症需要挂水之后,患儿家属要求医生将化验单上三十几项指标逐一进行解释,而在医生回答根据化验单综合判断是炎症并建议挂水之后,家属开始情绪激动,并开始追打医生,导致医生左脸挫伤并伴有轻微脑震荡。看到事件的经过,老梁倍感悲哀,为被打的儿科医生,也为所有的医生。
 
  都说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做,而医生无疑属于真正的专业人士,在疾病面前,当然应该由医生来处理。不管是什么疾病,都需要进行综合判断,然后才能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儿做了化验,医生做出了炎症的判断,给出的治疗方案是挂水(输液)。且不论家属没有挂号就找医生看化验单,等于是无视医生的劳动价值,在医生给出诊断和相应治疗方案之后,还要医生逐项解释化验单上三十几项指标,或许有人认为病人和家属的要求不算过分,但作为正常人都应该知道,每一项化验指标会有众多的可能性,医生要把每一项指标都解释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花费许多时间解释也未见得家属就能真的搞懂,更何况是在急诊。
 
  “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已经成为患者和家属对医生最不满的一件事情,但如果每一个病人都能保证有足够的看病时间,就像这位患儿家属所要求的一样,医生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一项化验指标都解释清楚,后果是什么呢?对于多数人来说,意味着到医院去看病的话,现在等几个小时就会变成等几天,尤其是在急诊,在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地方,因为一位家长看似合理的要求,会耽误更多急症患者的诊治。
 
  据老梁所知,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科医院等儿童专科医院,即便是在急诊,排队几小时看好病、拿好药,等待输液治疗还要排队好几个小时,上海电视台多次报道,却始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儿科医生的紧缺。
 
  虽然现在实行了单独二孩政策,但家长对孩子的珍爱却丝毫没有改变。儿童医院人满为患的原因,除了生病的患儿较多之外,每一位患儿都有两位家长甚至四位家属陪同就医,进一步加剧了儿童医院的拥挤。
 
  每一位家长看到孩子生病受苦都会心疼不已,但为什么就不知道爱护作为孩子健康守护人的儿科医生呢?最近屡屡发生与儿童看病有关的新闻和伤医事件,譬如孩子打针哭了,奶奶就说医生是坏人;譬如没有做到一针见血,家长就打骂护士;譬如误解医生没有及时治疗,就掌掴护士;还有这一次对解释不满就追打医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医生和护士是为患儿解除病痛的人,如今却好像是患儿的佣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就算医生和护士是保姆、是佣人、是服务员,就可以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吗?就算医院是宾馆、是饭店,就可以随到随住、随到随吃吗?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生和护士是治病救人的专业人士,就算医务人员抢救生命是职业行为、不指望病人和家属感激涕零,至少也要有最起码的尊重吧?
 
  老梁真的不明白,那些打骂医生和护士的人是怎么想的,你们发泄了自己的不满,逞一时之快的结果是什么?难道不再有人当儿科医生、现在的儿科医生加速逃离才是你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只怕到了那个时候,你就是有再大的怨气和不满,也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了,这也意味着排队几小时甚至等几天也不可能找到医生看病、找到护士打针了!
 
  就拿这一次打医生的患儿家长来说,既然你们那么好学,希望搞清楚每一项化验指标的意义,那么老梁希望你们能够成为会给自己孩子看病的人,而不需要医生来看病;你们既然能够任性打医生,既然说护士是坏人,既然因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就发飙,那么老梁希望你们自己要做好人,自己看病、自己打针,免得医生和护士让你们的孩子受苦;既然你们对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不满,那么老梁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会给自己和家属看病的人,不需要排队等候,二十四小时、三百六十五天随时守护在家人身边。
 
  最近伤医和医闹频发,而这还是在加大打击力度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见医闹已经无法无天、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老梁有时候想,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让医生和所有的医务人员彻底丧失信心,让医生加速逃离,让看病变得更难,或许才能让全社会警醒,或许才能迎来医疗行业的浴火重生。
 
  最后,老梁要说的是,在转发儿童医院伤医事件的留言中,老梁看到这样一句留言:管理混乱,院长、书记必须辞职!这说明医院在医生被打骂事件之中严重失职,儿童医院连续发生两起类似事件,作为医院管理者的院长和书记真的应该好好反思!就让老梁以另外一段留言作为结束:同道或余悲,官家不屑顾,挨打何所道,后生视畏途。
 
  链接:收入低风险大致儿医队伍萎缩严重全国缺口20万
 
  为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现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近日下发通知,今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和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加试相关专业内容。儿科医生短缺近年来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国家卫计委此举能改变这一现象吗?
 
  收入低风险大,

  小儿科严重萎缩
 
  据《中国卫生年鉴》统计,在2012年全国分科执业医师构成中,儿科执业医师仅占医师执业类别的4.3%,每千位儿童中只有0.4位儿科医生,远低于同期每千人口2.06名医师的全国平均水平。全国至少还缺20余万儿科医师,而江苏较全国而言,情况更严峻。
 
  十多年前,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医二附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等都有规模不小的儿科,甚至多数二级医院都保持着儿科。但近年来,多数医院儿科规模都严重萎缩。
 
  以南京市第一医院为例,大内科、大外科等科室规模都在扩张,只有儿科在萎缩。十年前该院儿科有80多张小儿病床、五六十位儿科医生,新生儿病房、感染科病房、普通病房等一应俱全,而今只剩下40张床位的普通病房和25位儿科医生,已连续3年没招到一位儿科医生。
 
  医疗界有句行话叫做:金眼科,银外科,一钱不值小儿科。在一些同行眼中,儿科医生技术含量不高,通常把简单易做的事情调侃成“小儿科”,儿科医生通常也自觉低人一等。
 
  南京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钱胜华说,与成年病人比,小儿用药少、检查少、住院周期短,同样的病收入只有成年人几分之一。而与此同时,一位患儿至少要有3位大人陪同着,水电等资源的开支却是其它综合性医院的3-4倍。因此,儿科医生收入只有综合性医院收入的一半左右。儿科医生执业环境也相对恶劣,纠纷多,护士一针扎不进血管,很可能就受到家长打骂。八十年代末,他在南京医科大学读儿科专业时,儿科分数是最高的,后来招生分数越来越低,报考人数也越来越少,再后来南医大干脆停招了几年儿科系学生,最近两三年才恢复招生。
 
  太苦太累,

  儿科医生跳槽多
 
  综合性医院儿科萎缩,导致大量患儿蜂拥到南京儿童医院。据该院院长黄松明介绍,近几年医院门急诊量每年都以20%的速度递增,五年前该院的门急诊量只有130万,而去年超过200万,医生护士增长的速度远跟不上,一个医生一天要看80-90位小病人。
 
  最近,天气炎热,小儿患感冒、发烧、腹泻的特别多,往往门诊医生一人一天要看100多个孩子。病房更是一床难求。南京儿童医院河西分院,硬件环境早已建好,但囿于儿科医生、护士短缺,至今仍不能正常开诊。
 
  为了招到儿科医生,南京儿童医院去年曾组织人马到西安、四川、北京等多家著名的医学院校进行招聘。该院党委书记金福年说,他们首站去的是西安交大,在冰冷的教室坐了一天,结果只有3人来应聘,而且都不是儿科专业的。第二天他们转战华西医科大学,情况稍微好一些,有11人递上简历,但只有3人是儿科专业毕业生。金福年透露,医院去年南上北下,行程万余里,总共招聘进170名新员工,有55名医生,61名护士。可一年之后,这批新员工当中,医生辞职了10个,护士走了20多个。“太苦太累,社会认可度低,他们都跳槽到更好的岗位上去了。”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每家医院都有2名儿科医师离开岗位,儿科医生的离职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儿科由此陷入了“短缺-工作强度大-招聘难离职多-更短缺”的恶性循环。
 
  降低准入门槛,

  不如提高政策激励
 
  国家卫计委这次出台的通知,不少网友和医疗界人士表示不同看法。有网友指出,儿科缺人已多年,正常人的解决思路无非是提高待遇吸引人才,但讨论了这么久,卫计委给出的解决方案居然是降低儿科医师执业门槛!还有网友说,本来无法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差生,可以通过加试的分数取得儿科的执照。
 
  “国家卫计委出台这样的措施,我认为是权宜之计,对基层尚可用,对三级医院不适用,治标不治本。儿科医生缺乏,缺少的是能看好病的医生,不需要庸医。”金福年认为,儿科是“哑”科,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属于精英中的精英。如果通过加分、加试等措施,降低儿科医生的准入门槛,会影响儿科医生队伍素质,造成更多的医疗纠纷。
 
  金福年认为,降低儿科医生准入门槛,不如出台相关政策,对儿科给予全面长期政策倾斜,在收费机制上进行适当调整,提升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儿科医生薪酬、津贴待遇,特别是提高达到一定专业年限医生的津贴待遇,动员和鼓励有志于儿科专业的其他专业医生改行儿科。这样经过若干年努力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窘境。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