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医生猝死频发 当有制度响应

医生猝死频发 当有制度响应

2015-07-1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医生面对的是患者的生命,由于疾病本身具有太多不确定性,医生工作也有着不确定的属性,但工作不确定,对应的制度却该有确定性。然而,目前有哪项制度对于医生不确定的付出做了确定性的补偿呢?

   医生的生命也是生命,社会应将减轻其负担提高到关爱生命的高度上。希望医生猝死引发的行业震动,会有制度补缺与之呼应。

 
  7月8日凌晨,中日医院31岁的年轻医生宋韩明在病区内猝死,又一次将医生生存状况引入公众视野。这是近期内频密发生和被曝光的医生猝死事件中的一起。在医疗界对此高调缅怀的同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不乏幸灾乐祸者。
 
  在很多人看来,医生作为健康卫士,似乎就该是病魔面前的强者。但其实他们的生命同样脆弱,现实中,医生猝死事件也是频发:6月29日,43岁的广州医生李晶在家猝死。4月14日,福州医生康强猝死。此前一天,淮北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在交班前猝死。再往前一天,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大连猝死……每一次悲剧出现,都令人唏嘘,但大多也不过是一抹短暂的涟漪,很难促成什么制度层面的关切。
 
 
  每一次集中爆发医护猝死事件,医学界都会疾呼,呼吁社会关注中国医生过劳现状,无奈人微言轻,每次振臂呐喊,从来没有得到过相关部门的重视,医生们过劳的工作状态,丝毫未见改善。
 
  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患者,当医生自己的健康都无法得到保证,还谈什么患者安全?
 
  要知道,医生也是普通人,一个医生倒下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是妻儿父母的无尽心痛。
 
  到底还要倒下多少医生,才能让有关部门不再如此冷漠;到底还要呐喊多少次,才能让中国医生们的困境得到改善?
 
  作为一名医生,我不赞成因同行遭遇不幸就把医生塑造成世上最憋屈的行业,展开一次行业大诉苦。但面对医生的猝死,总显现出“命该如此”的淡然缺乏对逝者必要的尊重。不管该群体在舆情图谱中是怎样的黑与被黑,那些英年早逝的医者,却多是用生命践行着大医精诚的高尚信条。如广州李晶医生,生前最后一个班连续上了48个小时,还有宋韩明,在长期高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发明了5小时休息法。
 
  医生面对的是患者的生命,由于疾病本身具有太多不确定性,医生工作也有着不确定的属性,但工作不确定,对应的制度却该有确定性。然而,目前有哪项制度对于医生不确定的付出做了确定性的补偿呢?
 
  在医疗界有一个信条——工作中要保持“临深履薄”的高度谨慎。可在高度紧张之后,却很少有人考虑过,如何让这种高度紧张的神经能够“一张一弛”地调剂一下。相反,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各式医疗规定最终指向都是落实到医生身上,成为医生身上不断加码的负担。
 
  事实上,每一次医生遭遇的不幸都会在行业内形成很大的震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身上背负责任压力的情感共振。当医生们长期生存在高强度压力之下,动摇的恐怕也是由他们支撑的生命保障体系。当然,工作负荷大,休息权益得不到保障,并非医生行业独有的情况。但在我国正规事业部门中,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医疗领域应该算是最为突出的了。
 
  希望医生猝死引发的行业震动,会有制度补缺与之呼应,医生的生命也是生命,社会应将减轻其负担提高到关爱生命的高度上。之前国家已明确要出台“符合医药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对此我们翘首以待,但另一方面,医生群体过累也是个严峻问题,所以我们也迫切想看到,“为医生减负”的人性化号召能在制度层面得到更多响应。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