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素不相识却竭尽全力 柔情医生为一名病人四度落泪

素不相识却竭尽全力 柔情医生为一名病人四度落泪

2015-03-16 来源:健康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这个除夕,杨炎珍特别难忘,因为吃了三次年饭,格外热闹欢喜,不过夹杂着一些愧疚。她说,当时吃饭时,宋主任的电话不停地响,都是家人催她回去吃年饭。宋晓婕反过来安慰她,没事,我胃口好得很,晚点过去再吃一顿,都不耽误。

   医生们凑了一万元

  送给病人治病
 
  宋晓婕是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武汉人,杨炎珍是她的病人,来自黄梅县濯港镇湖牌村,两人此前素不相识。采访中,杨炎珍坦言,起初自己心里也犯嘀咕:“为什么宋主任对我这么好?”
 
  今年48岁的杨炎珍是一名农民,去年6月16日因大出血急救,随即查出宫颈癌晚期,5天后转入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一住院,她就感受到来自宋晓婕主任和她同事们的关爱。
 
  杨炎珍的丈夫张有国说,宋主任每天早上7点半上班,直到晚上7点才离开病房,周六、周日也没见她休息。一上班她就会到这间病房,通常第一个询问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下班之前,最后一个查看的病人还是她。
 
  宋晓婕解释:“她的病情特别重,本来就是医生必须重点关注的对象。”但对于杨炎珍,她的关注渐渐超出了医生对病人的照看。
 
  鉴于杨炎珍病情复杂,宋晓婕特别邀请国内知名妇产科专家和自己同台手术。手术很顺利。
 
  但由于杨炎珍是肿瘤晚期,加之自身体质原因,出现术后系列并发症,治疗一波三折。入院至今已花费近30万元,其中外债近20万。
 
  但病人没有说放弃,医生怎么可能放手!在宋晓婕的号召下,科室医生纷纷解囊,凑了1万元医药费,暂解燃眉之急。
 
  医生亲手做饭送饭

  羊年春节围着“杨”转
 
  今年大年三十,杨炎珍又发起高烧,再次住进市妇幼。病房已走得空无一人,只剩下杨炎珍夫妻,说不出的冷清凄凉。
 
  没想到,当天晚上,宋晓婕来了,她的同事们也来了,三拨医生分别带着红烧排骨、鱼炖豆腐、自家饺子和全家福,赶来和杨炎珍一起团年。
 
 
  这个除夕,杨炎珍特别难忘,因为吃了三次年饭,格外热闹欢喜,不过夹杂着一些愧疚。她说,当时吃饭时,宋主任的电话不停地响,都是家人催她回去吃年饭。宋晓婕反过来安慰她,没事,我胃口好得很,晚点过去再吃一顿,都不耽误。
 
  “这个羊年春节注定要围着‘杨’转。”宋晓婕开玩笑。大年初五,已经回家的杨炎珍又发烧了,家人深夜给宋晓婕打电话,她一听就说:“赶紧过来,我等着你们。”凌晨十二点半,杨炎珍夫妻来到医院门口,宋晓婕已久候多时。
 
  “这还不算,宋主任一直等到我退烧才走,当时已经凌晨三四点了。”这时,杨炎珍与丈夫对望一眼,显然这件事让他们内心受到的震撼,直到现在依然余波未尽。
 
  “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住院的时间稍长,杨炎珍才发觉,原来宋主任对每一名病人都很好,不过由于自己的病更重,更关照一些。
 
  叶拥政是杨炎珍同病房的病友,因子宫内膜癌入院。她的抽屉里,放着宋晓婕送的西洋参含片,“说是给我补身体”。
 
  再一问,病房里,但凡病情较重的病人,几乎都收到过宋晓婕个人赠送的礼物,礼物不论贵贱,都是医生对病人的一份浓浓情谊。
 
  四度落泪

  有次是“恨自己没有用”
 
  看着杨炎珍接过沉甸甸的信封,转身离去的背影,宋晓婕一直强忍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她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抹去泪水:“我这个人就是比较容易动感情。”
 
  算起来,杨炎珍治疗的9个月里,宋晓婕至少为她流过四次泪。第一次落泪,是杨炎珍手术后。宋晓婕回忆,当时她刚从麻醉中醒过来,看到自己,笑了一下,说“宋主任好”。
 
  “哎呀,那一下子,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宋晓婕说。为什么会哭?她想了一下,大概是杨炎珍住院已有两个多月,相处有感情了,而且她坚强、乐观,不管多难受,从来不向医生抱怨、发火,“看到这么好的人受苦,我心里难受。”
 
  最近一次流泪,宋晓婕不愿多提,几番追问才说:“那是着急上火,恨自己没有用”。当时,杨炎珍出现术后并发症,小肠大面积梗死,导致腹胀如鼓,痛苦不堪。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宋晓婕协同外科医生采取了多种治疗办法,但看着忍受痛苦、强颜欢笑的杨炎珍,她又哭了。
 
  多次流泪的背后,还有对病人体恤的感动。宋晓婕说,杨炎珍出现并发症的时候,自己很紧张,担心病人和家属不理解。谁知道,当她来到病房,紧绷的神经松弛了,只见杨炎珍疼得说不出话,张有国握着妻子的手,却转过头安慰医生:“你们已经尽力了,多谢了。”
 
  说到这里,宋晓婕突然打住,闭上双眼,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她挥了挥手,似乎要赶走突然而至的情绪。停顿片刻,她才开口,“流眼泪有什么用,又不能把她完全治好。”言语里,有深深的惋惜和不甘。
 
  昨天上午,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8楼,医生将一个厚厚的信封交到病人杨炎珍手上,里面有一万元钱,是妇产科二病区的医生们每人凑份子,捐给杨炎珍的治疗费。
 
  杨炎珍不接:“我来看病,怎么还要医生给钱?”科室主任宋晓婕是个急性子,拦下话头,把信封硬塞到她手里:“没钱怎么看病,快收着!”
 
  这次,杨炎珍没有再推脱,泪水却淌了下来。
 
  对话
 
  越付出越会爱

  记者:为什么对病人这么好?
 
  宋晓婕:其实,我对病人都是一视同仁。我总觉得:医院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医生用真诚对待患者,既要站在医生的角度精心为患者制定和实施医疗方案,又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她们的心情和处境,患者是会感受到的,患者就会觉得你对她们好。
 
  记者:你是一个感性的人吗?
 
  宋晓婕:是的,比较感性。
 
  记者:但医生不是应该追求理性吗?对病人投入太多感情,会不会影响医疗判断的客观、准确性?
 
  宋晓婕:我觉得不会有冲突,就好像一个硬币有两面,一个人的情绪和态度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达,这很正常。但在诊疗当中、手术台上,医生应该做到冷静、客观,这是一名医生的职业素养,这需要后天的锻炼、培养的,而且也不会与本身的性格形成矛盾。
 
  记者:你为什么会对杨炎珍格外好?
 
 
  宋晓婕:我读过一句话,越付出,越会爱,意思是毫无关系的人,你照顾她越久、付出越多、牺牲越大,对她投入感情就会越深。杨炎珍与其他病人相比,治疗时间长,病情重,渐渐的投入就越来越多。
 
  而且,她非常配合医生,非常理解医生,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同样又感染和鼓励着我,医院的“温度”是可以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相互传递的,这也是我能不断投入的动力。
 
  记者:您一天到晚都泡在医院里,家人会有怨言吗?怎么处理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宋晓婕:怎么会没有,但是这么多年,他们也都习惯了,或者说妥协了。事业跟家庭之间,我处理的不够好,谈不上经验,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在一些特别的节点上,比如除夕夜、家人的生日,最好能跟家人一起团聚庆祝,多少能弥补一下过去的“缺位”。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