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
摘要:如此凶险的疾病,其实产生的过程是长期的。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已被纳入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范畴,其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就是“坏胆固醇”。
“坏胆固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元凶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随血流带来栓子堵塞血管,使得血流堵塞而造成的。在该病的病因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为重要、最为常见的,往往发病很急,即便及时抢救,也可能致残甚至死亡。
如此凶险的疾病,其实产生的过程是长期的。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已被纳入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范畴,其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就是“坏胆固醇”。
我们知道,人体胆固醇有好坏之分,“好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坏胆固醇”则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旦人体的“坏胆固醇”升高,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缺血性脑卒中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危险就会增加。具体说来,就是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不断增多,就会在血管上沉积,继而形成斑块。随着斑块逐渐增多增大,堵塞血管,使血流受阻;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脑部,就会出现脑血管的阻塞和出血,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即人们俗称的脑梗死。
因此可以说,“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元凶。
与美国持续下降趋势相反,我国脑卒中日益攀升
控制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至关重要。
其实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出现了“由升转降”的拐点。研究表明,美国的成功经验归因于一级预防。可见,改变传统的“重治疗、轻预防”理念,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提高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才是降低此类疾病发病率的有效方式。然而,与美国脑卒中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反,我国脑卒中日益攀升,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还有些人,误把胆固醇异常当作是多吃少动带来的“富贵病”。殊不知,胆固醇异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病。它虽然与饮食运动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只要忌口、多运动就能解决的。
此外,动脉粥样硬化虽然是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基础,但与西方不同的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病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