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哮喘频道 > 哮喘百科 > 病因 > 国医大师标本兼顾治疗哮喘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标本兼顾治疗哮喘临床经验

2017-11-27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哮”是指声响,即喉中哮鸣有声,如清·程杏轩在《医述·哮》中指出:“哮……而有呀呷之音。呷者有其声,呷呀二音,合成哮字,以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也。
  张志远教授现年97岁,业医70多年,为第三届国医大师,认为哮喘发生的根本为脾肾亏虚或肝火过旺,标为肺失宣降,临床常用陈夏六君汤、肾气丸加小青龙汤、清肝平喘方等加减治疗。
 
  1[摘要]张志远教授对哮喘的治疗有独特见解,认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均可出现咳喘,但治疗不能仅仅局限于肺,哮喘发生的根本为脾肾亏虚或肝火过旺,标为肺失宣降,故哮喘应标本兼治,除治以宣肺平喘外,还应补肾、健脾、清肝,临床常用陈夏六君汤、肾气丸加小青龙汤、清肝平喘方等加减治疗。
 
  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无数患者,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者常会危及生命。据统计,全世界已有3亿人口患有哮喘,每年的病死人数超过20多万,所以对哮喘的治疗已迫在眉睫。张志远教授现年97岁,业医70多年,为第三届国医大师,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尤其是对哮喘的治疗更是另辟蹊径,现将张老治疗哮喘的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哮”是指声响,即喉中哮鸣有声,如清·程杏轩在《医述·哮》中指出:“哮……而有呀呷之音。呷者有其声,呷呀二音,合成哮字,以结喉间,与气相击故也。”“喘”是指气息,即呼吸急促困难。“哮”与“喘”都有呼吸急促和困难的表现,但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如《医学正传·哮喘》云:“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最早提出“哮喘”一词的是宋·王执中,在其所著的《针灸资生经》中写到:“因与人治哮喘,只缪肺俞,不缪他穴。”至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将哮喘作为独立的病名成篇,并对其治法、用药进行了具体论述。现代临床多将哮与喘联系在一起,因为两者往往会同时出现,且一般不独立进行治疗。
 
  哮喘属于中医哮病、喘证等范畴,历代医家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有诸多不同,正所谓“法随证出,方从法立”,众医家从不同的辨证角度,运用中医内治、外治,亦或分型、分期、分脏腑等论治,方法归纳总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痰饮致哮说,其提出者首推张仲景,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其明确提出了膈上病痰是哮喘的病机。第二为外邪致哮说,其源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别论》云:“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肺开窍于鼻,鼻与外界直接相通,极易受到外邪侵袭。第三是饮食致哮说,即过食肥甘厚味也可引发哮喘,自古以来就有糖哮、醋哮、酒哮等记载,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哮》中指出:“是痰得之食味咸酸太过,因积成热,由来远矣,故胶如漆,粘于肺系……若味不节,其胸中未尽之痰,复与新味相结,哮必更作,此其喉矣。”第四为肺、脾、肾虚弱说,清·方仁渊在《哮喘论治》中提到:“痰喘之症不一,须分虚实两途。虚者乃平素肺肾内虚,肃降摄纳无权,脾胃气弱,不克化饮食精微,即痰饮之类……”第五为遗传致哮说,哮喘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清·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提到:“凡过天气欲作雨,便发齁喘,甚至坐卧不得,饮食不进,此乃肺窍中积有冷痰……此病有苦至终身者,亦有子母相传者。”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痰瘀阻肺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张老认为哮喘的发生多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多是受外邪侵袭,内因多与患者体质、饮食不节、情志刺激相关。外邪多指风寒和风热之邪,肺在窍为鼻,鼻与外界直接相通,极易感受外邪,风寒之邪犯肺会郁闭腠理,导致肺气壅滞,宣降功能失调,进而上逆为哮喘;风热之邪袭人会导致肺气胀满,清肃失司,肺气上逆而出现哮喘。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易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久郁化火,痰火相交阻滞于肺,进而引发哮喘。情志不遂者,尤其是易怒者,往往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正所谓怒则气上,肝气上逆太过会影响肺的肃降,使肺气不得降,上逆而喘。此外天生体弱者,如脾肾亏虚者,亦容易诱发哮喘,素体脾虚,运化不利,无法使津水正常输布和排泄,从而聚湿成痰,上渍于肺;肾主纳气,肾精不足,则使气失所纳,上出于肺,气逆则喘。故张老指出哮喘的治疗应辨证施治,分清病因,标本兼治,切勿一味宣肺平喘,只治其标。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