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注射,您会了吗?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根据病情及时且规范使用胰岛素,会使患者获益更多,尽管及时使用胰岛素可提高血糖达标率已成为全球医生的共识,但我国的糖尿病血糖达标率仍只有四分之一,而且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7%,对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现在的胰岛素分为好几种,其中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等。都是可以对胰岛素患者进行治疗的。很多的患者因为家庭经济的关系,所以导致的使用的胰岛素只能选择较便宜一点的
胰岛素在使用中,要随时调整药量,如糖尿病人感染、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则需较多胰岛素;而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尿剂、消炎痛也有可能会使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增加。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根据病情及时且规范使用胰岛素,会使患者获益更多,尽管及时使用胰岛素可提高血糖达标率已成为全球医生的共识,但我国的糖尿病血糖达标率仍只有四分之一,而且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7%,对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低血糖反应:这是胰岛素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等,进食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多见于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注射后未按时进食、活动量大、活动时间过长、肾功能不全、低血糖反应有缺陷的患者。
注射胰岛素没有绝对的合适或效果较好的部位,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注射后饥饿感产生的时间,皮下脂肪的厚薄,不同季节时注射的方便等)进行部位的调整,胰岛素皮下注射时应选择皮肤疏松部位。避开瘢痕或皮肤有感染处,注射部位应依次更换,避免产生皮下硬结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胰岛素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动物胰岛素主要是从动物(猪或牛)的胰腺中提取并纯化,由于与人体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在结构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因而当注入人体后,人体的“防御系统”即医学上所称的免疫系统会发生排斥反应(医学上称为免疫反应),产生—种称为“抗体”的物质,它和注射进体内的胰岛素结合,影响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使得注射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其降低血糖的功效或功效降低。
胰岛是散在于胰腺中的一些特殊细胞团。胰岛至少包含4种细胞,即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臼细胞分泌胰岛素,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很高时,如空腹超出13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10%,使用胰岛素,能够解除高葡萄糖的毒性。但是许多患者却担心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用了就停不下来。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导致病情加速恶化,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
不论何种原因发烧,体温超过38℃者,均应在原胰岛素用量基础上增加20%。此外,在机体处于创伤、手术、感染等应激状态时,也必须相应增加胰岛素用量。另外,当患急性胃肠炎出现呕吐、腹泻、不思饮食时,要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