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后昏迷:学会识别「酒精中毒」还是「酒精性低血糖昏迷」
酒精性低血糖症可分为二类:一类为餐后酒精性低血糖症,见于饮酒后约3~4小时,机制是由于刺激胰岛素分泌所致;另一类为大量饮酒后不吃食物,约在饮酒后空腹8~12小时,储存的肝糖原耗竭之后出现空腹低血糖症。
糖尿病友常听说南瓜能降血糖?真的假的?
糖尿病人其实不用对那些不含糖的巧克力太过禁忌。更令人吃惊的是,因为巧克力富含一种名叫黄烷醇的物质,无糖黑巧克力在抗击糖尿病方面还存在一定益处。
「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糖尿病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一般用于怀疑患有糖尿病,而单凭血糖化验结果又不能确诊的患者。对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需对其血糖分泌峰值、胰岛素分泌功能、C肽等做全面了解时,也需要做「糖耐量试验」。
酒精性低血糖症可分为二类:一类为餐后酒精性低血糖症,见于饮酒后约3~4小时,机制是由于刺激胰岛素分泌所致;另一类为大量饮酒后不吃食物,约在饮酒后空腹8~12小时,储存的肝糖原耗竭之后出现空腹低血糖症。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甲状腺毒症表现、甲功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的患者,这些患者我们可以诊断为甲状腺毒症,但其病因却有多种,治疗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今天总结一下与各位同道分享。
许多医生认为UKPDS研究只是证实降糖获益的一项随机化临床试验而已。实际情况并非如此,UKPDS系列研究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全面了解UKPDS研究内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降糖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合并症发病风险的影响。本文简单归纳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研究内容,供参阅。
二甲双胍之所以被各国指南推荐为一线降糖药物,是因为其降糖效果肯定,安全性好,价格合理,且能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然而,在防治心血管事件方面,二甲双胍的临床研究证据远不够充分。
维生素B12是一种维持神经系统正常的重要元素,当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时,使用维生素B12可以营养神经,以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但是,临床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少药物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的药物。
为了改善血糖控制,降低长期并发症风险,医疗保健人员常常会建议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但是,血糖快速控制达标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可预见的后果。
万能心灵鸡汤:细节决定成败。当细节放置于临床工作中,毋庸置疑,细节亦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节有时也是开启临床诊断的窗口,故不能小觑细节。笔者就来和各位同道分享两个事例。
近日,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了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刊登在2016年2月的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杂志中。现将指南的推荐内容摘要如下。
甲状腺癌(thyroidcancer)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多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性。
外媒称,研究报告的作者警告,现在已到了「严重肥胖疫情」的地步,并敦促各国政府采取行动。该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是全世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640万人,高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