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70岁的老太太,患糖尿病十几年,现在已经发展到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滤过率只有35ml/min,相当于肾功能只剩下正常的1/3。尽管她饮食非常注意,用药很规律,血糖控制的也很好,但因为肾功能较差,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水肿、心衰等,往往需要住院治疗才能够好转。
下面且听小妹讲述她的故事。
她早些年做点小生意,在农贸市场卖菜。卖菜挣的是辛苦钱,每天起早贪黑,一个人盯在摊位,一天下来要干十几个小时。吃饭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忙的时候顾不上吃,晚上回家就大吃一顿。尽管如此操劳,但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为了挣钱养家,只能拼了身体。她说,那些年,除了累也没感觉有什么不舒服,没做过体检,也基本不使用任何药物,从来就没把身体当回事。
十几年前的某一段时间,她自觉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吃的很多,但身体消瘦。直到有一天,感觉站都站不起来了,被家人搀扶到医院检查,发现空腹血糖21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当即住院治疗。治疗10天,血糖正常后出院回家。出院早期尚能坚持口服药物维持治疗,但慢慢的用药就不再规律,想起来就吃一次药,想不起来也就算了,生活又逐渐回到了原态。
她近些年的血糖一直控制的不好,加用胰岛素注射也没有控制达标。后来又出现了高血压,尿蛋白以及慢肾衰、血肌酐升高。直到出现了肾衰,她才真正感到了害怕,但为时已晚。加大药量治疗、加用降压药也没有控制肾功能的恶化,后来又出现了心衰,因此反复的住院治疗。
她现在已经肾衰,并出现了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所以除了降血糖外,还要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和治疗肾性骨病。她还没有到血液透析的地步,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内科治疗,每天的用药包括:降糖药(胰岛素及一种口服药)2种、降压药3种、纠正贫血2种(注射促红素及口服多糖铁)、治疗肾性骨病2种(钙尔奇加骨化三醇),再加上1种降脂药,每天用的药可想而知。
她有医保,但不是职工医保而是城镇居民医保,尽管住院能报销一部分,但报销比例并不高,每次住院个人花销也得几千元,加上平时门诊用药,一年下来怎么也得2-3万元。她的老伴说,前几年挣的钱都搭进去了也不够。她自己说,前几年该治疗不治疗,该吃药舍不得吃,现在可好,糖尿病带来这么多病,一年就能把前些年欠下的药都补上。
最后她总结说,血糖不控制,迟早要还的。
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关键就一个字:
稳!
血糖控制,怎样才叫稳?
我们的血糖是一直在变化的。吃饭后血糖升高,餐后随着时间延长,血糖逐渐降低。血糖最高点多出现在早餐后1小时,而最低点出现在凌晨2~3点。正常情况下,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mmol/L。每天与每天之间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一般在0.8mmol/L以内。
我们判断血糖稳不稳,一般看两个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大趋势。
血糖一天之内的变化,反映高峰低谷。
这两个指标都控制好了,才叫稳。
血糖控制,为什么求稳不求低?
1.血糖不求低
许多人认为血糖越低越好,怕血糖高,拼命控制饮食,甚至擅自加药。
这样极有可能诱发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十分危险,会引起昏迷,诱发心梗、脑卒中等,若是救治不及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2.血糖讲究稳
血糖不稳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血管受损:波动性血糖,更易引起血管受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病变,引起冠心病、脑梗塞等。
肾脏和视网膜细胞受损:大起大落的血糖,使肾脏和视网膜细胞大量受损,导致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血糖忽高忽低,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也心力交瘁,分泌功能大打折扣。
损伤神经:血糖的迅速变化,还可能引起感觉神经的损伤,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状,于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找上门了。
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的大趋势
我们常常在检查单上看到HbA1C的字母缩写,就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同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与血中葡萄糖的浓度成正比。
大家可以想象,血红蛋白浸润在血液中,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很高,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也会变多,长期的血糖水平越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也会越大。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最近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反映了血糖的大趋势。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确定。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指标:
一般而言,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内比较合适。
比较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控制在6.0%以内。
糖尿病患病较久、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放宽到7.0%~9.0%,具体目标需要医生来确定。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避免低血糖的基础上,18岁以下可以控制在7.5%以内,18岁以上可以控制在7.0%以内。
一天内血糖变化:血糖的高峰低谷
虽然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应血糖的平均水平,但是仍不全面。
这是因为,如果血糖处于高高低低、波动较大的情况,平均下来,高低相抵,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达标,但这样高高低低波动的血糖,仍可以引起文章开头提到的各种并发症。
对于一天内的血糖变化,临床上有很多复杂的公式来估算。
这里,给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粗略的目标:
一天以内,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在3mmol/L以内为好,如果超过6mmol/L,则血糖波动大。
对于60岁以下、无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
60岁以上、有严重低血糖史、有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糖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放宽目标范围。
如果您是糖友或者家有糖友,都可以扫二维码进群,免费咨询专家,还有精彩课程。
该产品适用于测量18周岁及以上的成人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水平,用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扫描检测仪中内置的血糖血酮检测模块可用于测量采自指尖、前臂、上臂或拇指根部新鲜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和采自指尖和静脉的新鲜全血中的β-羟丁酸浓度,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与其配套的辅理善瞬感软件可以帮助患者或医护人员查看、分析和评估由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健客价: ¥420该产品适用于测量18周岁及以上的成人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水平,用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扫描检测仪中内置的血糖血酮检测模块可用于测量采自指尖、前臂、上臂或拇指根部新鲜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和采自指尖和静脉的新鲜全血中的β-羟丁酸浓度,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与其配套的辅理善瞬感软件可以帮助患者或医护人员查看、分析和评估由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健客价: ¥1680该产品用于检测全血中葡萄糖含量。
健客价: ¥178与鱼跃血糖试纸配套,用于医院和家庭检测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健客价: ¥55该产品用于测定采自指尖、前臂、上臂或拇指根部的新鲜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和采自指尖、静脉全血中的β-羟丁酸浓度。
健客价: ¥255供家庭个人用户和医疗单位测量血压及脉搏数使用。(不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
健客价: ¥308该产品用于体外监测人体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健客价: ¥165补养气血。用于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月经量少色淡。
健客价: ¥251.本品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 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对于1型A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本品也可与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健客价: ¥24.1与鱼跃血糖试纸配套,用于医院和家庭检测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健客价: ¥24该产品用于定量检测新鲜毛细血管全血样本和静脉全血样本中的葡萄糖的含量。
健客价: ¥135用于医院快速血糖检查及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健客价: ¥180安准型血糖监测系统适用于末梢葡萄糖检测,可用于医疗机构快速血糖测试,糖尿病患者或其他人群的血糖监测。
健客价: ¥28用于体外检测新鲜毛细血管全血、静脉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可用于医疗机构快速血糖测试、糖尿病患者或其他人群的血糖监测。
健客价: ¥20本产品用于新鲜毛细血管全血和静脉全血中葡萄糖测试,可用于医疗机构快速血糖测试,糖尿病患者或其他人群,以及医务人员在临床环境下的血糖监测。本产品只用于血糖水平的监测,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与筛查。
健客价: ¥50与鱼跃血糖试纸配套,用于医院和家庭检测毛细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
健客价: ¥21.9产品与ARKRAY生产的配套血糖试纸配合使用,用于定量检测人体毛细血管全血样本中葡萄糖浓度。
健客价: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