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治疗 > 降糖药 > 糖尿病怎么选择用药?

糖尿病怎么选择用药?

2018-08-27 来源:糖尿病之敌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糖友问:家里长辈有得糖尿病的一直在吃中药,效果不好,血糖还是高,本人建议采取西医打胰岛素治疗,但亲戚是中医,说了好多打胰岛素的弊端。所以想了解一下外国是怎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如何?谢谢!

有糖友问:家里长辈有得糖尿病的一直在吃中药,效果不好,血糖还是高,本人建议采取西医打胰岛素治疗,但亲戚是中医,说了好多打胰岛素的弊端。所以想了解一下外国是怎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如何?谢谢!

以下为知乎上一位消化科医生的回答,会长觉得很赞,分享给大家。

这位知友,别玷污了“中医”这个名号。

现在的世界是扁形的,如果国外有更好的治疗方案,你以为国内的医师会不知道?何况是针对糖尿病的。

国内方法就是国外在用的。甚至我国医学界的大牛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要比国外的多许多。

问:“糖尿病怎么选择用药?”才对啊,少年。

正文:

我们所谓的糖尿病其实有许多分类的,其中以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多见。

一、正常人有胰岛素吗?它是用来干嘛的?

正常人体是需要有胰岛素的,其由并仅由胰岛B细胞分泌。

作用简单点说: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突然感觉上档次了),人体的运作需要能量。你吃东西,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获得能量,能量以血液中的碳水化合物(直接供能物质)体现。而人体细胞、组织、脏器如果需要摄取、利用这些碳水化合物,则需胰岛素与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以打开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通道。如图:

所以你看到啦,胰岛素是机体自己有的。

二、为什么部分糖尿病病人一开始就需要胰岛素治疗?

其实糖尿病分为许多种类别,精简点分为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

A.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因为其病因是胰岛B细胞功能的缺陷导致机体体内胰岛素的绝对不足。注射胰岛素仅仅是补充而已。

人进食,引起血糖升高,又由于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无法被利用、无法下降至正常范围内,可以引起所谓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a.体重减轻、乏力:细胞能量不足。

b.口干、尿多:血液渗透压高。

c.多食:机体对于能量的渴求。

B.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是多种的,目前认为也是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这里不是重点,就不展开了)。

C.其他。

三、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是什么原理?

1.其实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目前来说主要不外乎:

a.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释放: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

b.促进机体胰岛素的释放:如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美脲、瑞格列奈等。

c.促进胰岛素的利用:如罗格列酮等。

d.补充胰岛素。

a.b.c都是口服用药。目前胰岛素都需皮下、肌注、静脉用药。(据报道目前喷雾制剂在国外已经上市)。

2.什么时候需要用到胰岛素:

a.患者无法耐受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如腹泻、纳差、腹痛等。

b.患者口服其他药物仍无法控制血糖。

c.出现急性并发症时: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d.出现慢性并发症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e.出现严重合并症时:感染、创伤、手术、应激等。

f.部分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保护其残存胰岛功能。

四、误区:

许多人认为胰岛素会依赖、成瘾。其实错了。

患者治疗糖尿病需要持续应用胰岛素,是因为他需要,而不是胰岛素成瘾。

也有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需要应用胰岛素的病情、病因去除后可以重新转回口服药物治疗的。

五、胰岛素的副作用:

A:首要副作用:低血糖:

B:长期应用的副作用:

1.疼痛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

2.感染注射部位的感染,

皮肤不洁、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有关。

3.皮下淤血由注射时损伤皮下毛细血管引起。

4.脂肪垫由于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肥大。

5.体重增加注射胰岛素后常引起腹部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

6.胰岛素抗药性。

7.胰岛素外溢。

8.屈光不正。

9.胰岛素抗体。

10胰岛素水肿。

C:长期使用下,未能明确但有部分文献提及的副作用:

1.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率。

2.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

六、如何选择?

信任您的内分泌医师,由您的医师为您决定。

胰岛素是否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不是的。

但胰岛素是我们的“核武器”,医师说需要用时(如三中所提到的),我们就用。

七、糖尿病就只是药物治疗吗?

糖尿病治疗有五驾马车: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

所以其实并不是只有药物。

当然其中的各种知识学习比较难,可以去当地比较大的三甲或教学医院咨询。

在这些医院一般内分泌科都会定期举办一些免费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小讲座(针对患者,而不是医务人员的),并且一般都会有相关的资料分发。(亲,请自行忽略其中有关药物的广告)资料中的糖尿病教育知识是正确、易理解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