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补充维生素D多余了?
摘要:根据最近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上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妊娠女性25-羟维生素D(25(OH)D)状态及新生儿出生时25(OH)D浓度对后代儿童期的骨健康无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宫内水平,儿童期25(OH)D浓度与骨健康相关性更显著。
根据最近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上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妊娠女性25-羟维生素D(25(OH)D)状态及新生儿出生时25(OH)D浓度对后代儿童期的骨健康无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宫内水平,儿童期25(OH)D浓度与骨健康相关性更显著。
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自鹿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妊娠中期(中位值妊娠20.4周)测定了怀孕女性25(OH)D浓度,在出生时测定了新生儿25(OH)D浓度。
研究人员在
分娩后代6岁时利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对儿童全身骨密度、骨矿含量、校正后骨矿含量和骨面积进行了测定。研究人员共获得4815对母亲及孩子的妊娠中期25(OH)D浓度和后代6岁时的DXA扫描数据。
最初,研究人员发现,母亲妊娠时维生素D状态与后代6岁时的骨健康呈反比关系。
与妊娠中期25(OH)D充足(≥50nmol/L)相比,妊娠中期25(OH)D严重缺乏(<25nmol/L)与后代6岁时骨矿物质含量更高(4.7g;P=0.011)及骨面积更大相关。
将产妇体质指数、钙摄入量、儿童性别或儿童体重状态校正后,研究结果不受影响。后代出生时的25(OH)D浓度与6岁时的骨结局的相关性与上述结果相似。
不过,研究人员强调,考虑儿童自身25(OH)D状态后,妊娠中期孕妇25(OH)D状态及后代出生时25(OH)D浓度与后代6岁时的
骨骼结局并无相关性。
之前研究结论不一
研究人员表示,以前有关母亲维生素D状态与后代骨健康的研究显示出了矛盾的结论。这也导致了妊娠期矛盾的维生素D补充建议。
目前的研究结论与2013年报道的另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结论一致。当时的研究显示,妊娠期维生素D水平与后代9岁时的骨矿物质含量没有相关性(Lancet2013Jun22)。
产妇维生素D
骨质疏松研究(MAVIDOS)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妊娠期补充维生素D(1000IU/天)并未改善后代出生14天时的骨含量;出生于冬季的孩子并未在产妇妊娠期维生素D补充中获得显著的骨获益(LancetDiabetesEndocrinol2016May)。
研究人员强调,妊娠中期25(OH)D浓度或出生时新生儿25(OH)D浓度与后代6岁时的骨健康无相关性。本次研究并不支持妊娠期常规补充维生素D以改善后代儿童期及以后的骨量或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