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相关新闻 >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

2017-11-12 来源:糖友之家内二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冬春季易发。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血管炎、瘤卒中等。脑出血40岁以前大多是血管畸形引起,60岁以上大多是因高血压引起。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冬春季易发。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血管炎、瘤卒中等。脑出血40岁以前大多是血管畸形引起,60岁以上大多是因高血压引起。

 
  表现

  1.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检查

  1.CT检查
 
  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2.MRI和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CT扫描,对急性脑出血诊断不及CT。
 
  3.其他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查和胸部X线摄片检查。外周白细胞可暂时增高,血糖和尿素氮水平也可暂时升高,凝血活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结合头颅CT检查,可以迅速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
 
  3.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
 
  4.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5.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6.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7.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