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常识 > 病因 > 糖尿病人怎么会出现“黄昏现象”?如何防范一看便知!

糖尿病人怎么会出现“黄昏现象”?如何防范一看便知!

2017-08-23 来源:糖特邦控糖管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时需排除饮食、运动、情绪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

   糖尿病“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只是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时需排除饮食、运动、情绪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杨先生,男,52岁,16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5年前开始皮下注射胰岛素,目前早22U,晚16U,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三餐嚼服“阿卡波糖片”50mg,平日监测空腹血糖在6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在8~10mmol/L之间波动。对于16年糖尿病病史的杨先生来说,血糖控制的非常不错了。杨先生在家监测了7次的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而晚餐前的血糖却达到了15.8mmol/L,这个结果着实让杨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其他时段的血糖那么好,下午又没有加餐,晚餐前的血糖为何那么高?根据杨先生的情况,我们给出的结论是“黄昏现象”,马上为他调整了治疗方案,几天后,杨先生的“黄昏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这是别人通常所说的黄昏现像
 
  黄昏现象:
 
  通常是指糖尿病患者晚餐前的血糖值高于饭后两小时血糖1~2毫摩尔/升左右。
 
  如果您在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方面没有异常,排除可能引起傍晚血糖升高的其他因素,确实可以称为糖尿病“黄昏现象”。
 
  还有一些糖友是在睡前发生“黄昏现象”,也可称为睡前高血糖。
 
  “黄昏现象”和“黎明现象”很相似,指在一天当中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黎明或黄昏时难以控制的高血糖。
 
  有类似症状的糖友应该及时和医生沟通,根据个体情况和目前治疗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如果出现黄昏现象,糖友在接受胰岛素或药物治疗时,可以在午餐前改用短效胰岛素,也可午餐时另加一定的口服降糖药物,还可在晚餐前提前使用胰岛素。
 
  另外,糖友也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的调整来缓解黄昏现象,如坚持少吃多餐,以免摄取热量过多,造成血糖突然升高。
 
  可以在午餐后2小时进行适当运动,以此来消耗热量,降低血糖。
 
  需要提醒的是,与低血糖的明显症状相比,高血糖反而没那么容易被察觉,一般都需要通过测血糖才能发现。
 
  建议糖友们定期监测血糖并及时记录,以更好地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水平,发现自己每天的血糖规律,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注重个体差异,防治糖尿病“黄昏现象”
 
  1.饮食:将午餐分两次吃,血糖可能得到控制。
 
  2.午餐后2小时运动30-60分钟,每分钟步行100步为一个运动单元,可消耗热量80-100卡,降低血糖1.0-2.0mmol/L。
 
  3.将胰岛素应用改为早餐前用短效,中午用诺和灵30R,晚饭前用短效或口服降糖药,对控制“黄昏现象”有利。
 
  4.I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黄昏现象”较多,最好使用胰岛素泵。
 
  5.早晚餐前用磺脲类降糖药,早餐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
 
  6.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午餐前用赛庚定4-12毫克,该药为一种抗组织胺药,有抑制生长激素作用,3-7天见效。必舒胃(哌仓西平)是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作用,早餐前服用50-100毫克。
 
  7.根据血糖情况,晚餐前的胰岛素可提前1-2小时注射,胰岛素的保存也非常重要,保存不好就容易失效,推荐一个能保存胰岛素的工具:
 
  8.中午睡眠不好也可引起“黄昏现象”,应注意调整,或加服安定药消除精神紧张。
 
  但注意,这些知识仅可以指导患者了解糖尿病规律,精准治疗一定要在专业诊断下实施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